鑒寶秘術

第四八一六章 陪葬品(2/2)

    一百多名工匠因此被砍了頭。

    在被殺的工匠中,有個老工匠想出一個辦法,在臨死之前告訴了他的兒子,要他單窯分段燒製。

    兒子含淚埋了父親後,便按照父親生前的囑咐,單窯單俑分段燒製,燒成以後再組合。

    采用這個辦法後,陶人陶馬終於燒製成功了。

    試驗成功後,工匠們齊心協力,夜又繼日,把幾千件陶人、陶馬終於按期叢部燒製出來了,並按照李斯的要求,把這些陶俑排列成整齊的隊形。

    秦始皇駕崩以後,秦二世胡亥繼承了帝位。

    他怕工匠們泄露墓中秘密,便暗地把秦始皇靈樞運入墓中,然後下令叫所有參加修建陵墓的人,一齊到墓中看戲,並領取賞金。

    可憐那些為修建秦始皇陵墓流血流汗的工匠、民夫和刑徒,全上了秦二世的當。

    他們剛剛走進陵墓,便活活地被封閉在墓中,成了殉葬品。

    傳隻有一個夥子逃出來,他就是第一個把陶俑燒製出來的人。

    因為秦始皇陵墓裏的水道是他修砌的,所以當他見情況不妙時,便鑽進了水道,直到黑時才逃出來。

    後來他流浪中關,依靠燒製瓦盆、瓦罐和瓦甕為生。

    直到如今,這些陶製品在關中農村還很受歡迎哩。

    當然,故事未必是真的,可這兵馬俑的壯觀,卻不是吹的,這可是號稱世界第八大奇跡的地方。

    張元時候來過不止一次了,但每一次來,都會另外有一番特殊的感受。

    而且這一次來,情況還是有些不同的。

    以前都是在遠處看。

    因為俑坑是不允許進入的,看得不過癮。

    而且那個時候,張元也沒什麽特殊能力,自然不像現在這樣,能夠從另外一個角度去觀察這些寶貝。

    那一排排麵色生動、宛若真人一般的陶俑,讓張元心中震撼不已,尤其是那些兵馬俑身上流動著的充沛的地氣,讓張元感覺放佛進入到了一個巨大的寶藏之中。

    由於李明光掛著國家考古工作室的名頭,所以經過管理方同意,穿上了工作服,進入到了俑坑之內進行觀察。

    近距離的觀察,可比遠距離的窺探有意思多了。

    不管是兵馬俑還是那些製作精細微妙的青銅器械,每一個細微處都凝聚了古代匠人們的心血,幾乎毫無瑕疵可言。

    尤其是那架轟動了整個世界的二號銅馬車,其工藝之複雜,作之精巧,技藝之卓越無不令人驚歎。

    車輿內曝有彩繪美的軟墊,銅板表麵彩繪著各種鮮豔的幾何形圖案花紋,下麵四角和中部有8個厘米高的銅支釘支撐,其功能無異於現代的“軟臥車”。

    銅馬車總共由46個鑄件組成,其中銅鑄件174件,金鑄件77件,銀鑄件98件,總重量達141公斤。

    令人拍手叫絕的是這裏所有的零部件全部是鑄造成型,這數千個鑄件,無論是大至平方米以上的篷蓋、傘蓋及車輿、銅馬、銅俑等,還是不足0.平方米的攸勒管都是一次鑄造成型。

    這些精妙的金銀銅鐵鑄件,不要在00年前的秦代,就是在科技發達、設備齊全的今也並非易事。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