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四六六九章 佚名畫家的作品(2/2)

    至於該畫卷真跡的前半段內容,張元借助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所藏的另一件周文矩的《琉璃堂人物圖》摹本,可知其中所繪的基本情形如下:

    畫中四人圍坐款談,正在一起交流切磋。

    其中還有一位僧人,僧人身旁穿戴紅袍官帽者手持梵書閱讀,僧人對麵所坐一位穿戴黑服官帽者,畫卷最右邊還坐著一位文人。

    另有兩仆童侍捧盒奉於旁側。

    四人身後擺放一個案桌,上麵置有文具。

    該畫卷前半段最右端存有仿宋徽宗趙佶的廋金體行書款“周文矩鎦(琉)璃堂人物圖,神品上妙也”字樣。

    世人通過整個畫麵的細膩描繪,可以想見唐代名流雅士如此濃厚情致的詩會雅集盛況。

    畫家將前賢王昌齡與文友雅集的情態瞬間,鮮活地定格於該圖卷中:或持筆覓句,或冥思改詩,或交談文事,現場興味盎然,刻畫得十分生動。

    鬆幹針葉、所置桌凳,甚至人物眉須、衣冠穿戴等,皆精工細寫,筆意相連,神采飛揚;袍服衣紋則有瘦硬顫掣的筆觸意蘊,體現了周文矩獨特高超的筆墨特征;

    “眼睛是心靈的窗口”,畫中人物情態自然,形神兼備,栩栩如生,所繪雙眸宛若神來點睛之筆,格外炯炯有神,各個人物的精神狀態和性格氣質得以充分展現。

    由此亦可盡情地領略畫家豐富細微的生活想象力,嫻熟傳神的繪畫技法確實不同凡俗。

    周文矩為南唐句容人,中主李璟、後主李煜時代曾任畫院翰林待詔。

    他擅長人物、山水等,因受唐代周昉等畫風影響,尤精官貴仕女畫。

    所繪功力深厚,別具一格,極盡生活情趣,故深得後主李煜的賞識。

    宋代劉道醇《聖朝名畫評》稱其“用筆深遠,於繁富則尤工”。

    宋代宣和年間,朝廷內府尚典藏其畫作76件,包括《蓬像》《北鬥像》《神仙事跡圖》《李煜像》《五王避暑圖》《春山圖》《遊行士女圖》等。

    “元代四家”之一黃公望對其畫藝亦較推崇,曾在《題周文矩≈l;十美圖≈g;》中深情詠歎:“侍宴朱樓向暮歸,禦香猶在縷金衣。相攜女伴階前立,笑指鴛鴦水麵飛。”

    周文矩代表作還有《重屏會棋圖》《宮中圖》等,均在中國傳統繪畫史上具有劃時代的藝術影響力。

    如果這幅畫真是這位畫家的,那麽其價值可真得不啊。

    即便不是,如宋徽宗所言,依然非常珍貴。

    其實這幅畫的藝術成就是毋庸諱言的,再加上有宋徽宗的題款,因而就顯得極為珍貴。

    張元用鑒字訣鑒定了一番,不由笑了。

    這幅畫,市場價格居然達到了五百萬人民幣。

    雖然比起很多畫兒,它未必是最貴的,但毋庸置疑的是,它的價值,的確很高。

    “姐夫,那這個東西呢?看起來挺漂亮的,值錢嗎?”

    剩下的兩件東西都是瓷器。

    柳若寒拿起來的,看起來像是一件粉彩。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