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四六五一章 比賭石還瘋狂的賭木(2/2)

    其實基本上所有的木料都可以用來賭,而最初則是黃花梨帶出了賭木之風。

    首先是價格上,從00年開始,南海黃花梨從每噸兩萬元,漲到了010年的每噸800萬元,8年時間南海黃花梨的身價翻了400倍。

    在南海“兄弟”的影響下,越南黃花梨也沾光不少,價格也翻了幾百倍。

    所有人都看中了這塊肥肉,想要分一杯羹,開始瘋狂開采和選購黃花梨。

    而選購黃花梨的過程則充滿了不確定性,黃花梨隻有中間的心料能用,在買賣的過程中,賣家一般不允許買家鑽孔,買家全憑經驗觀察木料表麵,來判斷心材的大。

    因此在購買原始木料時,經常是買家在不知道心材大的情況下,看運氣來買。

    整個過程其實就是一個猜測和賭博的過程。

    因為黃花梨屬於不可再生資源,隨著開采的增多存量越來越少,更不用好的木料。

    對於賣家來,很多老花梨樹一鋸開,心都腐爛了,做不了大件,隻能做工藝品,所以賣不出好價錢。

    正是因為這樣,所以賣家們才想出賭木這招,希望能獲取更高的利潤。

    而且“賭木”的價格比砍下來看到紋路的黃花梨原木要便宜三分之二,就更加吸引人了。

    正是這種風險和刺激讓無數藏友欲罷不能,除了南海、川州等,更多的人會到國外賭木,從越南、老撾到緬甸、柬埔寨,甚至還有人專門飛去非洲,就為尋到一塊好木材。

    而由此引發的新聞也數不勝數,諸如“曝莆田土豪花百萬買黃花梨開刀賭木獲神木”的有,但更多的是“有人玩賭木8000元買回一堆廢柴”、“一刀下去輸10萬!”

    這樣的新聞。

    據統計,從010年以後,轉戰到越南原木市場采購的中國遊資,主要來自廣省的中房地產商、溫城資本以及少數晉州煤商。

    投資人往往不直接親臨市場,而是委托買手入市,給買手以幹股,二八或者三七分成。

    好的買手,一年也有幾十萬元的收入。

    賭木的水有多深,其實從木材上就能看出來。

    光是單純的買木材就已經有很多門道,選料全憑經驗,更何況再加上賭這個字。

    像那種八千塊買一根木頭回去,隻能做柴燒的情況發生並不稀奇。

    而參與賭木的人大部分也都是新手,很多老行家隻是看看熱鬧而已,並不參與。

    “為什麽新手最喜歡賭木?”

    展飛忍不住問了一句。

    張元道:“那是因為絕大部分用來賭的木料都比較,隻能做一些把件。

    而對於行家和大藏家來,想要收藏或投資就直接買大料,製作大件物品。”

    追根究底,賭木其實還是賭博。

    這樣的玩法,除了考驗買家的眼力外,最主要還是靠運氣靠蒙,而你的運氣又能持續多久,又能有多好?

    的確是有人可以靠它一夜暴富,但更多的人則是傾家蕩產、一夜返貧。

    而且對於一個健康發展的行業來,賭絕對是最不健康的發展方式,從這兩年紅木的價格和發展我們就能窺知一二。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