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四四八七章 窮鄉僻壤也能撿寶?(1/2)

    很多人大概都知道,熱帶叢林是非常危險的,你不知道什麽時候從什麽地方就會竄出一頭凶猛的野獸。

    這些人居住在這裏,真得是沒有辦法。

    這裏有許多土地,但徒弟卻不屬於他們,他們唯一的謀生手段,就是打獵以及采摘野果野菜。

    這感覺就像是原始社會的生活方式啊。

    之前艾西瓦婭她們村子裏的壯勞力都出去了,估計就是去打獵了吧。

    為了活下去,這裏不管是孩子還是女人,都要接受一定的簡單訓練,最起碼在壯勞力不在的情況下,可以自保。

    否則隻能接受命運的審判了。

    他們甚至可能無法選擇自己的死法。

    來到帕梅拉姑姑家的時候,那些士兵們才依依不舍的離開。

    他們對張元之所以如此友好,竟然僅僅是因為一袋子不值錢的糖果,起來也是真夠讓人哭笑不得的。

    帕梅拉的姑姑和姑父是首陀羅,在村子裏的日子算是不錯的。

    但他們和達利特人一樣,也沒有資格擁有土地。

    家裏有五個孩子,最大的已經三十多歲,最的卻隻有七歲。

    孩子們根本不去上學。

    如果去,也就是在露學校裏麵學幾個字和生存的一些常識。

    係統性的學習,簡直就是想都不敢想的。

    村莊的落敗,看不到一點發展希望。可是他們依然住在這裏。

    他們的家都是岌岌可危的,隻要有點大風大雨。這房子根本抵擋不了。

    有的人甚至是連遮風的地方都沒有,一家人都露宿野外。

    但他們對張元的熱情,似乎不是假的。

    帕梅拉的姑姑為了迎接遠方來的客人,懷著敬畏的心情做了一頓豐盛的美味。

    “民以食為”的是食的重要性,張元覺得解釋為食對民的普遍重要性也不錯。

    無論哪裏的民終究活著就離不開食,所以才有了豐富多彩的食。

    都“人跟錢沒仇”,張元覺得人和食也該沒仇。

    道印度的美食給他的感覺就是咖喱味道的,但那種味道與印尼菜的咖喱味道又大不同,除了咖喱的辛辣,好像口味也偏鹹,反正他吃過的有限幾次印度菜都是這樣。

    不知什麽時候起大家都不怎麽吃早飯了,早飯中飯合並了,今的“早中飯“就是帕梅拉姑姑做的habadhi,有點兒像我們的薄餅。

    通常配以帶湯汁的菜,今帕梅拉姑姑奉上的是咖喱羊肝,不是一般的好吃,也不是一般的鹹,都有點兒”齁得慌“了。

    吃habadhi的時候,要先把habadhi撕下一塊兒,然後對折用手指捏著對折後餅的上邊緣,使餅形成一個漏鬥似的,在湯汁裏一舀,連舀起來的的湯汁帶餅一同送入口中即可,這種用手直接吃的方式張元還略微能接受。

    吃過飯,張元想著自己是不是給帕梅拉姑姑一點什麽東西,來回饋這頓還算美味的食物。

    於是他從自己的背包裏麵取出了一些布料。

    這布料不算多,但是絕對足夠帕梅拉姑姑給自己家裏每個人做一件新衣裳了。

    看看他們家的人穿的那些衣服,衣不蔽體似乎有點嚴重,但總感覺該中國舊社會那些奴隸差不多。

    帕梅拉姑姑對張元的這份善舉感激涕零,想要拿家裏的東西來作為答謝他。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