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四四一五章 跳蚤市場之瘋狂石頭(三)(2/2)

    第四,克隆硯譜,冒充“譜硯”。按照各種硯譜仿造的假硯,如依照《西清硯譜》仿造的所謂乾隆禦硯,目前在市場上都有出現。

    總之這造假花樣可是非常多的,如果換了旁人,一下子發現這麽多端硯,那估計心裏頭還沒底,不敢把這些東西往回拿呢。

    但張元自然不會怕。

    他有鑒字訣,也有經驗,在這上麵,自然是很難會上當受騙的。

    張元手裏拿著的這方硯台,剛剛他檢驗過這硯台的特性,而這硯台的特性,剛好和四大名硯裏端硯的特性完全一致,所以這應該是一方端硯。

    想到這裏,張元不由微微一笑。

    雖然這些硯台大多都是民國和清末的東西,但端硯這東西,你不管他是不是古代的玩意兒,在市場上都依然非常火熱。

    張元心中竊喜,但臉上卻是古井不波,仿佛什麽事兒都沒發生一般。

    畢竟這些可是真正的好東西啊,如果表現太過驚喜的話,就算眼前這攤主不太懂硯台,估計也要盡量抬高價錢了。

    端硯不但古來已十分名貴,更因幾大名坑硯材枯竭,所有名坑都已逐漸“封坑”,特別是老坑已封坑多年,無石可采,如今隻有洮硯還現存少量老坑石。

    所有名坑:老坑、麻子坑、坑仔岩,梅花坑,綠端坑,宋坑等端硯身價日升,這些原料已經越來越珍貴。

    端硯之所以封坑,是因坑道閉塞、塌方和政府保護而封坑停采,而今流入市場的都是以前開采的硯石,硯資源日漸減少,故老坑石所做硯台收藏價值越來越高,升值潛力越來越大。

    民間做工很多品味不高,甚至俗不可耐,即使有方難得的好石,被庸工俗手一雕,即為廢品。

    令人憐惜不己,雖愛其石,卻實難收藏使用。

    不少人孜孜以求,卻難有佳遇,是為心結。

    而且端硯是我國“文房四寶”的寶中之“寶”,千百年來,它與湖筆、徽墨、宣紙齊名,成為營構我國傳統的書房文化所不能缺少的物質因素。

    在民間,端硯還有“硯田”、“墨盂”、“墨函”、“墨池”、“筆田”、“筆潤”、“筆洗”、等稱謂。

    而原本作為文具之一的端硯,在民間有些地方,遠遠超出了文房用品的範疇,歸納起來,在致有如下幾個方麵。

    鎮家之寶:民間常把祖傳的端硯作為最珍貴、最值得自豪的家產。

    俗諺曾有:“家有墨香,書香綿長”、“案置一函(墨函),倉有萬擔”、“硯田有穀,耕之有福”等法。

    他們看來,若祖上有一方端硯遺傳下來,便是家山顯貴、家道興隆、書香綿遠的最好象征。

    驅邪鎮惡:人們以為端硯是文人秀士或達官顯貴的寶器,有驅邪避妖、鎮惡揚善的功能。

    而且認為“一端(端硯)勝百科(邪)”。

    愈是“有來曆”的(如前輩尊長使用過的)老硯台,愈顯得有靈氣,擺放在家中,可以為家庭帶來吉祥。

    征兆寶貴:在人們的心目中,很多時候端硯幾乎成了“孔聖”的代名詞。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