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四三七九章 唐寅佳作(1/2)

    壓抑著內心的衝動,張元又將目標放到了別的東西之上。

    粉彩鏤空轉心瓶就已經令他十分驚訝和震撼了。

    沒想到的是,下一次的回眸,卻發現了另外一件同樣堪稱極品的佳作。

    即便不是喜歡收藏的人,恐怕也聽過唐伯虎這個名字吧。

    而唐伯虎的畫兒,在拍賣市場上,價格一直是居高不下。

    張元看到的這幅畫,便是這位明代大畫家的作品。

    “老同學,唐寅的畫可多都是贗品,你得心點,別上當啊。”

    牟瑩提醒了一句道。

    “這個我當然知道,多謝提醒了。”

    張元自然不會因為一時的高興就忘記了注意這一點。

    畢竟這年頭,越是值錢,越是名氣大的作品,贗品也就越多。

    唐寅的畫便是如此。

    牟瑩的提醒,自然並非隨口那麽一,而是有根據的。

    “看你這淡定的模樣,怕是真品?”

    牟瑩好奇地問道。

    張元點了點頭道:“這應該就是唐寅的《悟陽子養性圖》。

    ‘日暮依蘭歌白苧,不知壤有塵寰。’明代畫家、‘吳門四大家’之一唐寅在《鬆山高閑圖》上的題畫詩,移用在他刻畫寓居蘇州修身養性、優遊林泉的隱士顧謐形象的《悟陽子養性圖》中,有異曲同工之妙。”

    紙本水墨《悟陽子養性圖》,目測縱8.8厘米,橫10.5厘米。

    全圖紀實寫生,純用水墨,左實右虛,開闔有度,畫麵經營,如人屋處置、樹木偃仰、水石錯落等,別具匠心,為明代盛行的“別號圖”中的精品。

    顧謐,字大寧,號悟陽子,進士及第,工部主事,後任刑部郎中,為官二十年秉公執法,清正廉潔,因開罪權貴,50歲時提前致仕還鄉。

    顧謐在蘇州享有名望,與唐寅、文徵明等文人墨客性情相契而成摯友,交情彌篤。

    《悟陽子養性圖》圖左筆墨密集,為畫麵的視覺中心,近景拳石淺坡用細筆長皴,輔以短砍、方折、圓轉等筆法,微作暈染,工勁中兼細秀圓潤之象。

    中景老樹虯曲,枝葉蒼茂,主幹和枝幹均呈S形長曲回轉,近樹墨濃,遠樹輕盈,以空勾夾葉,成龍翔鳳翥之勢,穿插有致,用墨勾皴,明暗清晰,斧劈皴綿密厚重,線條細勁如篆籀,密而不窒,雜而不亂,烘托出山野幽曠恬靜的氛圍。

    茅屋結構清晰,透視感強,一老者(顧謐)悠閑自在,端坐蒲團之上,刻畫精微,體態端莊——

    人物頭戴方巾,身著寬袍,衣紋粗簡,雙手抱膝,神態深沉,勢態清高,仰望空,昂首觀景,似歌似嘯,若有所思,飄然欲仙,真與幻、現實與想象、內容與形式融而為一所構成的富有幻想色彩的畫意呼之欲出。

    室內壁無一物,唯有一桌,上陳香爐及文房用具。於此展現了文人逸士不圖名利、超然物外、忘情山水、寄托高遠、向往恬淡曠達隱居生活的精神狀態和理想。

    反映出高人雅士急流引退、遁世獨處的情懷和主題,而這正是畫家思想感情的率真流露。

    茅屋背後則樹木掩隱,溪環繞,石橋橫臥,古韻無窮。

    圖右開闊如鏡的湖水將畫麵幽深靜謐的意境徐徐展開,淡淡數筆渲染,展現出煙波浩渺的蒼穹與湖水,但見層層雲氣接連際,大片留白,坦蕩空曠,筆簡意遠,由絢爛歸於平淡,給人以疏朗之感及無盡的聯想。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