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四三六九章 小胳膊擰不過大粗腿(2/2)

    張元聽到這個價格,差點沒激動得跳起來。

    一件才十萬歐元,這算個屁啊,他剛剛光是看那些皇帝的藏品,其中好幾件都是價值上千萬歐元,甚至上億歐元的好東西。

    估計一件東西,就足以支付蘇珊娜的報酬了。

    反正算起來,兩百四十件,最後也隻是兩千四百萬歐元而已。

    這個錢,對落寞家族的蘇珊娜而言,那估計是文數字,但對張元而言,卻根本微不足道。

    他隻要出售一幅自己購買的西洋畫,差不多就回來了。

    更不要,他的神羅集團每年為他賺取的龐大文數字的金錢。

    還有食魚族半島那巨大的鑽石礦以及其它資源。

    他僅僅靠自己,就能夠輕易支付這些錢了。

    更何況,蘇珊娜這種做法,簡直就是跳水甩賣啊。

    當然了,對於一個外行人來,這樣的做法,反而比較穩妥。

    因為蘇珊娜不懂這些古董,她每一件都要十萬歐元,兩百四十件可就是兩千四百萬歐元,那絕對是一筆巨額收入了。

    有了這些錢,她便不用把這個莊園賣掉,還能做很多別的事情。

    當然,這個十萬歐元她是經過深思熟慮之後的選擇。

    她雖然不懂,可也大概在網上搜過。

    太高的價呢,她不敢要,怕把人給嚇跑了。

    太低了呢,她又覺得自己吃虧。

    十萬歐元正好。

    得到了這個價位,張元一下子就高興起來了,他開始加快了速度,繼續鑒賞這私人展館裏的寶貝。

    剛剛看到的那些,也不過就是大概三分之一的藏貨而已。

    並不是全部。

    過了皇帝展櫃之後,竟然是另外一個非常有特色的展櫃。

    蘇珊娜的祖父稱其為“中國傳統珠寶展櫃”。

    中國傳統珠寶製作工藝是融合了幾千年來世代手工藝匠人的智慧結晶,七千餘年發展的玉雕工藝,始於商代的花絲工藝,盛行於明景泰的景泰藍工藝。

    從祖先留傳下來的古代珍品中,我們可以充分領略到這些豐富多樣、博大精深的手工藝技法,絕對是中華民族燦爛文明以及中國珠寶巨匠聰明才智的最佳見證。

    張元以前在任何一家博物館,也沒能看到所有的珠寶技術。

    但在這裏,他卻清楚看到了。

    這裏有最宏偉的金銀器藝術:燒藍!

    燒藍也稱為銀藍、銀琺琅,這種工藝興盛於清代。

    銀藍工藝主要應用在銀飾件上,是金屬製胎工藝與點藍施色工藝相結合的一門藝術。

    在我國北方地區,花絲、燒藍相結合的工藝已被用在製作各類首飾和立體銀擺件中。

    在銀器上塗敷一層五光十色的釉彩的燒藍工藝,為古老的首飾注入了新的活力。

    燒藍不僅比景泰藍更加色彩豐富,而且工藝上也有很大不同,燒藍工藝首先是在銀質胎麵上通過磨壓、勾與抬、鏤空和焊接掐製銀花絲等技術製成圖案,而後在圖案中點藍、燒藍,最後形成顏色豔麗的透明銀藍。

    還有最複雜的綜合藝術,景泰藍!

    景泰藍又稱銅胎掐絲琺琅,是我國最為著名的傳統工藝,因其在明朝景泰年間盛行,製作技藝比較成熟,使用的琺琅釉多以藍色為主,故而得名景泰藍。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