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四二一九章 王城送禮(2/2)

    戰國以後,加彩陶器依然流行,秦漢時期有一定的發展,魏晉南北朝至隋唐,尚延一脈,餘韻猶存,至宋代以後,趨於消亡。

    戰國的加彩陶器一般均為灰質陶,都用於隨葬,主要為禮器,如鼎、尊、壺及少數陶俑等。

    其彩繪可分單色朱繪和雙色或多色粉繪兩種,都施於已燒成的加暗花的陶器和磨光的陶器之上。

    朱繪為單色朱紅,鮮豔奪目。

    粉繪通常用紅、黃、白或紅、黑、白等多種顏色配合繪成,多數用三色,也有用紅、黃雙色的。

    一般以白色作底色,然後施以紅、黃彩繪,亦有用黃色作底色,再施紅、白彩繪的。

    戰國時期由於喪葬製度發生了變化,貴族們也漸用陶禮器代替青銅禮器隨葬用木俑或陶俑代替人殉,所以戰國時期陶仿青銅禮器的皿器迅速發展,陶俑較多出現。

    陶禮器主要有鼎、豆、壺、簋等,而且製作精良,磨光、暗花、朱繪線刻等裝飾廣為應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製陶工藝,推動了陶器業的發展。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動物形飾一直以來就是一個永恒的題材,龍、鳳、虎、鷹、蠶等吉祥動物在古人心中是吉兆、智慧的象征,也是人與、神溝通的媒介,被賦予了主宰風雨、載人升、降臨祥瑞等神奇功能。

    王城帶來的東西一共有四件,不過其中隻有兩件是真品。

    當然了,張元相信他並非誠心拿假的來糊弄人,因為王城完全可以隻拿一件東西過來啊。

    所以這個事兒,他也並未點破。

    那兩件真品加彩陶。

    一件為戰國彩繪龍簋:禮器,通高0。厘米,底高8。厘米,泥質灰陶,侈口,腹微鼓,圈足透雕龍形耳銷於腹中部,方形座上蓋置口內透雕花瓣形提手,腹部飾凹弦紋,通體施彩繪。

    龍簋的兩耳為龍形,昂首挺立,躍躍欲騰空,顯示出威嚴、冷峻之氣。

    另外一件戰國彩繪鳳簋:禮器,通高0。厘米,底高8。厘米,泥質灰陶,侈口,腹微鼓,圈足透雕鳳形耳銷於腹中部,方形座上蓋置口內透雕花瓣形提手,腹部飾凹弦紋,通體施彩繪。

    鳳簋鳳形耳,似展翅欲飛的鳳鳥,栩栩如生,顯示著高貴、華麗溫柔的氣度。

    龍簋、鳳簋皆采用分體組合的形式,通體彩繪,整個造型勻稱,線條流暢,各部位互相映帶,渾然一體。

    這兩件文物,構思巧妙,造型新穎,其高超的製造工藝和精美的造型,具有豐富的曆史文化和藝術內涵,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

    不過可惜的是,張元這會兒並沒有心思去欣賞這東西。

    他接到了李明光的通知,是墓葬裏麵的有毒氣體已經排放完畢,可以進入墓葬裏麵了。

    大家可能都知道,盜墓者有許多奇奇怪怪的盜墓工具,洛陽鏟、月牙鏟、滾叉和開山斧等等,這些工具大多都用在探測墓葬、挖掘盜洞或砍劈棺材方麵。

    不過對張元而言,這些東西都是用不上的。

    現代發掘墓葬的技術,可是提高了不少的。

    他的影子屋裏頭放了不少從神羅科技空運過來的尖端科技產品。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