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三九七五章 備戰(2/2)

    值得一提的是,這件淺絳彩瓷瓶上的題款頗具特色。

    “好烏枝頭音宛轉\名花燦爛影橫斜”一句,與繪畫的主題內容相照應,真可謂是圖文並茂。

    此外,題款中不僅有署名“袁炳成作”,還題寫有時間“辛亥××月”和地點“昌江客舍西軒”,這種集繪畫、詩、作者、時間、地點於一瓶,繪畫與署名兼備,應當是我國陶瓷藝術史上的一種創舉。

    一般認為,這種淺絳彩瓷盛行於19世紀中後期,曆時隻有六十多年,是清末時景德鎮具有創新意義的釉上彩新品種,並且多把同治時期作為淺絳彩瓷的開始。

    然而這件瓷瓶上的“辛亥”題款,給我們探討淺絳彩瓷的興衰提供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時間節點。

    “辛亥”,一個是鹹豐的元年(1851),一個是宣統末年(1911)。

    如前述,一般認為這種淺絳彩瓷曆時隻有六十多年,也就是,這件瓷瓶要麽是淺絳彩瓷的早期作品,要麽就是淺絳彩瓷的晚期作品。

    如是早期的作品,那麽淺絳彩瓷的開始時間就不是同治,而是鹹豐。

    還有瓷瓶上署名的“昌江客舍西軒”,查閱相關資料,有的這個“昌江”是指海南的“昌江”縣,這個恐怕不大準確。這個“昌江”應指瓷都景德鎮。

    “昌江客舍西軒”之題款是淺絳彩瓷上比較常見的款識。

    題款“袁炳成作”,這個袁氏沒有查到相關記載。不過,看到一件景德鎮的瓷繪名家朱少泉的淺絳彩海棠花形鴨盆上的題款風格與這件瓷瓶酷似,朱少泉繪畫生涯的主要年代在清代光緒時期。

    一般還認為,在瓷器上落個人款是光緒年瓷器上的一大創舉。

    由此看來,這件瓷瓶上的“辛亥”年號當是清代最後一個皇帝溥儀的年號(1911)。

    “東西還不錯,雖然不算太好的古董,但也值個三四萬了,你這筆買賣做得劃算。”

    張元笑了笑道。

    “那是,雖然我跟你不一樣,我不懂這些古董的準確資料,但我一看就知道這東西值錢。”

    盜墓賊有盜墓賊專門判斷古董的方法,柳若寒以前還是盜墓賊的額時候,已經練出了這樣的本事,因此對她而言,看透這東西的價值,那完全不成問題。

    “嗬嗬,表現不錯,東西你就讓人先帶回去吧,放到咱們的民國展館裏麵,也是一件頗有特色的東西了。”

    張元笑了笑道。

    “那沒別的事兒,姐夫我就先回去睡覺了啊,明兒你應該要下墓吧?”

    柳若寒突然問道。

    “當然要下墓了,不管怎麽樣,這個煞氣都得解決,還有那藍姑娘的妹妹,我答應過要幫忙找回來的,活要見人死要見屍。”

    張元點了點頭道:“你早點回去休息吧,我再做點準備,明咱們就準備大幹一場吧。”

    “行。”

    柳若寒點頭離開,並且帶走了那件瓷器。

    張元坐了下去,思索著神目族的事情,急忙取來朱砂和狼毫筆,開始畫起了符篆。

    這符篆,自然是針對神目族的。

    也不知道那古墓裏麵會遇到什麽事兒,心為妙。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