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三九零八章 紐約國際藏品博覽會(2/2)

    類似現在很多店麵裏擺放的耀州瓷當時挖出來不下百十餘件,大都以幾百塊錢的價錢賣了,現在每件價值都在十幾萬元以上。

    還有某工地,一個農民工挖出來不少玉器、瓷器。

    有個古玩商路過工地,這個農民工從床底下拿出來一個明代青花的大罐,對他,這東西我沒用,你給我買兩盒煙就給你,這個人就以兩盒煙換回來這個大罐。

    後來一萬塊錢賣給一個古玩商,古玩商請專家鑒定得知這是個明初的永樂青花大罐,如果不是有些殘缺的話,價值幾百萬元。

    再有師生三人,約好到外地的古玩市場轉轉。

    一家店裏放著一對唐代鎏金簪子,珍珠鋪底,花形是一對鴛鴦,簪子上麵的土還是濕的。

    師生三人就戲稱,這還冒著熱氣呢。

    店主要價100元,後來討價還價,1000塊錢買了回去,經專家鑒定,這對簪子市場價值七八萬元人民幣。

    這王先生講的撿漏的事兒,張元都有所耳聞,甚至故事裏的主角,有的他還認識。

    不過這樣的撿漏故事,就像買彩票一樣,對於大多數人來都非常遙遠。

    你往往聽到別人撿漏賺錢了。

    可是你身邊卻總是見不到這樣的人。

    提起撿漏,王先生似乎很有心得啊。

    他,目前在古玩市場,包括古玩店、拍賣行,隻要眼力到位,還是有漏可撿的。

    現在古玩店層出不窮,但大多開古玩店的對自己的貨品都一知半解,並不完全了解藝術品的真假、年代和真正價值,有眼力的藏家還是有漏可撿的。

    很多人撿不到漏是因為其知識積累和儲備不到位,就是把真品擺在他眼前,他不識貨也沒用。

    鑒定更是一門綜合學科,一個人隻有經過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實踐磨煉,才有資格談撿漏。

    照著書本去撿漏,一定會上當受騙。

    當然,要想撿漏還要見多識廣。

    真品見得多了,古玩的神韻就熟記於心,那種熟悉的感覺是作假作不出來的。

    他還特別舉了個例子,一次,他在某古玩市場發現一件藏品,形狀像個筆筒,高約二十厘米,直徑七八厘米,上麵有兩個眼。

    當時賣家要價00塊錢,看的人很多,但卻沒人買。

    他準備買的時候,朋友還買這幹什麽,四不像。

    其實是他們不識貨,這是個漢代黃釉陶水計時,是用來計時間的工具。

    這種器型特別少見,他常常去博物館、古玩市場學習,在漢陽陵博物館見過這種器型。

    於是他當時就果斷買下,這件藏品現在估計價值1萬元以上。

    再有,撿漏最好找冷門藏品。

    “我覺得現在收藏還有漏可撿,首先要瞄準別人不太關心的冷門藏品。”王先生坦言,他前一陣去古玩市場,收藏了四枚印章。

    這幾枚印章一般人都不會關心,但懂印章的人一看就知道這些印章刻得很好,材質也好。

    如果不具備這方麵的鑒賞知識,他就會與這幾枚印章失之交臂。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