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三八八三章 青銅酒器(1/2)

    張元仔細端詳這件青銅器:

    這件告田觥由器蓋和器身兩部分組成。

    蓋作牛首狀,犄角高翹,前端是寬流,後端是把手,腹長方外鼓,有長方形方座。

    器腹及圈足上各飾一周夔紋,器座分鑄。

    方座的四邊飾夔紋,中飾直棱紋。

    前後有四鏤孔,器蓋對銘“告田”二字。

    通高44、器高17.9、口徑厘米。

    告田觥的時代可以早到商代晚期,是這批器物中時代較早的。

    美國的羅森夫人對這件器物很感興趣,研究後將其時代定在西周早期,實際上這和商末周初是一個斷代概念。

    觥屬於盛酒器,流行於殷代中期至西周早期,西周中期開始式微,此後未見出土報道。

    與其他器物相比,此物出土的數量少,寶城出土的數萬件青銅器群中,僅有兩件。

    但由於其造型獨特、製作精美,也就格外引人注目。

    特別是1976年1月於扶風莊白村一號銅器窖藏中出土的折觥,造型穩重,裝飾富麗,是青銅器斷代的標準器。

    堪稱國寶重器,備受大家青睞。

    “師父,這個觥到底是幹什麽用的啊?”

    劉金寶遇到了不懂的東西,又開啟了自己的問題雷達。

    不過他的這種習慣,張元認為是好的。

    不懂就是不懂,就應該問。

    所謂不恥下問,就是如此,不懂裝懂那才是好笑。

    張元笑了笑道:“觥這個字在日常生活中雖然比較生僻,但文物考古界的人們對其並不陌生,收藏界的大多數人也對其略知一二。

    《詩經》中就屢見其名,如《周南·卷耳》:‘我姑酌彼兕觥’就是指的這種器物。

    現在人們約定俗成地把這種器物稱作觥,並把它當作酒器。”

    “約定俗成?也就是這並非就是事實嘍?”

    劉金寶又問道。

    “你這子果然聰明啊,正如你所言,約定俗成的東西,雖然大家都比較認可,但卻未必就是事實。”

    張元解釋道:“這東西真正器名是否就可以稱為觥,真得是尚不可知。

    在比較早的《考古圖》和博古圖上,均沒有觥這個器名。

    自宋以來,大概因為這種器物的造型與匜有點相似的緣故,故人們又多把它稱之為匜。

    但是,匜和盤為古代盥器,《禮記·內則》:‘進盥,少者奉盤,長者奉水,請沃盥,盥卒授巾。’

    考古中也發現,盤與匜配合使用,流行於西周至戰國時期,其組合與時代都與觥的出土情況不相符合。

    盤的作用與現代的臉盆相近,匜則像一隻瓢。

    貴族行禮儀時,往往用匜倒水洗手,用盤承之。

    這明匜不屬於酒器之列,而是屬於盥器之類。

    王國維在《觀堂集林》卷三《觥》一文中對這兩種器物的區別又加以界定,指出,有蓋作牛頭形的當屬於觥,其無蓋者為匜。

    不僅如此,考古資料發現,觥的銘文自稱‘尊彝’,明這種器物不會是水器匜。

    殷墟婦好墓共出土了觥8件、盉件、盤件,從它們的組合來看,也無一與盥水器盤相配。

    這就明觥這種器物應當歸屬於酒器,不應當稱作盥水器匜。”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