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三八四四章 踢到鐵板了(1/2)

    “張兄弟,要不然你給弄個鑒定證書?”

    朋友笑著問道。

    “不著急,鑒定證書都是事兒,這家夥賊心不死,我倒要讓他看看,他究竟犯了多大的事兒。

    現在已經是價值一百二十萬的搶劫罪了吧?”

    張元回頭問朋友道。

    “嗯,一百二十萬了,按照每五千增加一到兩個月的刑期這得增加十到二十年了。”

    朋友點了點頭道。

    “還不夠。”

    張元沉吟了一聲,隨即在那堆所謂的破爛裏麵取出了一隻筆覘。

    “張老九,我可以清楚的告訴你,這是一隻清代青玉葉式筆覘,高0.8厘米,長14.5厘米,寬9.5厘米。

    筆覘為青玉質,有黑斑,葉形,並琢葉蒂及葉之卷尖。

    葉表麵略凹,凹麵很淺;葉底麵雕筋脈紋,玉料上的黑斑疑為經火後留下的痕跡。

    此筆覘之形製顯然受西域裝飾風格的影響,碾琢簡練而富於裝飾性;其青玉質潤而色稍暗,著墨之後應愈顯清雅沉著。

    它的價值雖不及前兩者,但因為稀罕,所以市場價值也在十萬左右。”

    “師父,您的這個筆覘到底是幹什麽的啊?”

    劉金寶好奇地問道。

    雖然今他正在氣頭上,可是卻依然沒有忘記自己是幹什麽的。

    遇到這種事情,總要問問,增加一下自己的知識水準。

    他現在真得很後悔啊,如果以前就有這種本事的話,那早就應該知道這些古董的價值了,也不會稀裏糊塗的過窮日子。

    前些年有這麽多錢,完全可以用來去做生意的,而且那個時候的生意比現在要好做很多,隻要你願意,基本上是不會賠錢的。

    張元看了他一眼,順便就解釋了一下。

    古人運筆除了可在硯上掭筆外,更備有掭筆之物,謂之“筆覘”。

    筆覘有瓷製、玉製、琉璃製、水晶製等。

    “筆覘”一詞,最早出現於明代,明後期文房清玩的風氣愈漸興盛,其間文人競相編書立作,論述文房器物。

    文震亨在《長物誌》卷七“器具”中有“筆覘”條目,文雲:“筆覘,定窯、龍泉淺碟俱佳,水晶、琉璃諸式,俱不雅,有玉碾片葉為之者,尤俗。”

    從文述中,可知當時的筆覘是種淺碟,片葉造型,材質有陶瓷、水晶、琉璃與玉石。

    屠隆在《考盤餘事》中,一共列舉了45種文房器具,筆覘排在第8位,可見筆覘在當時文人心目中的地位。

    那麽,為何有“筆覘”這個名稱呢?

    原來這是文人的雅氣所致。

    覘,係看、窺看之意,《淮南子·俶真訓》:“其兄掩戶而入覘之。”

    創造一個精致的東西讓毛筆窺看,這便成了筆覘。

    依據文氏《長物誌》的描繪以及實物遺存,可以斷定,筆覘是片葉造型的好看的淺碟,以陶瓷居多。

    到了清代,筆覘發生了材質與造型上的變化。

    材質由陶瓷、玉石類,改變成更具應用功能的硯石,尤其追求石中名品,如端石中的魚腦凍、蕉葉白、青,歙石中的羅紋、眉子、金星等,所以它們的觀賞性和收藏價值常常要勝過實用價值。

    同時,筆覘的造型也發生了變化,由原來的花色淺碟狀,演變成不事雕琢,打磨細膩的硯式素麵狀。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