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三八三二章 科南克的竹雕大禮(2/2)

    張元看到這竹雕筆筒,不由露出了微笑。

    “您知道這上麵刻畫的是什麽嗎?”

    他問了一句。

    “好像是牛郎織女啊,是你們國家有名的故事吧?”

    科南克議員還真是下過功夫的,沒想到連這個居然都知道。

    難得。

    由於牛郎和織女的故事曆史悠久,浪漫動人,因此和“孟薑女哭長城”、“梁山伯和祝英台”以及“白蛇傳”一起被列入我國民間的四大傳。

    直到今仍然經久不衰,感動著憧憬愛情、向往愛情的男男女女前赴後繼。

    而這款竹雕筆筒,上麵刻畫的就是牛郎織女的故事。

    根據張元的鑒定,它應該是一款清代的竹雕筆筒,為圓筒狀,目測直徑10.5厘米、高14.厘米。

    它采用淺浮雕的形式雕刻著七夕之夜,牛郎和織女相會於鵲橋的故事。

    隻見白雲朵朵,大如雪團,尤其是最上方一朵,就像是一朵美麗的大紅花,襯托得氛圍喜慶而熱鬧。

    層層疊疊的白雲之間,手拿鬥笠的牛郎麵向織女而立,在不遠處,織女正手捧著幾匹織布朝牛郎緩緩走來。

    牛郎的身邊,有一頭老牛,它正悠閑地搖著尾巴,看樣子,它為自己終於完成主人相見的任務而感到滿足,為了這次相見,牛郎跨越千山萬水,不遠萬裏來到上銀河,老牛居功至偉。

    一隻隻喜鵲在空中飛舞著,仿佛能聽到它們嘰嘰喳喳的叫聲。

    由於對牛郎和織女每年一度的相見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喜鵲也因此一躍成為我國的吉祥鳥類之一,留下“喜鵲登梅”、“喜鵲**”、“喜鵲報春”等許多吉祥用語。

    在筆筒的另一邊,有“戊子五月製,山人”的款識,另有“山人”印章,清代的戊子年當為1888年,隻可惜,山人是誰,尚且沒有可靠來源。

    不過,從這件竹筒筆筒如此精雕細琢來看,當為當時名家所作無疑。

    古往今來,吟詠牛郎織女愛情故事的詩詞很多,最著名的當屬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長恨歌》,以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愛情來反襯牛郎織女。

    “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將整首詩推向高潮。

    而宋代詞人秦觀的《鵲橋仙》也很有名,“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最後兩句可以稱作是永恒之經典。

    北宋女詞人朱淑真寫的《七夕》詞也很感人。

    “巧雲妝晚,西風罷蜀,雨翻空月墜。牽牛織女幾經秋,尚多少、離腸恨淚。微涼入袂,悠歡生座,上人間滿意。何如暮暮與朝朝,更改卻、年年歲歲”。

    “何如暮暮與朝朝,更改卻,年年歲歲”,也可稱作神來之筆。

    這個筆筒不僅做工精妙細致,而且人物刻畫惟妙惟肖,當真是不可多得的好東西啊。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