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三八二四章 將軍罐(2/2)

    由於將軍罐的造型受人喜愛,因此不論是官窯還是民窯都大量地燒造,特別是民窯的製造,從內容到形式都是以老百姓喜聞樂見的題材為主。

    有戲曲人物、神話故事,這些題材紋飾比較繁縟,在器物上很難展示,而高大的將軍罐,則可以將這些題材全麵地展示出來,深受廣大百姓的認同。

    那為什麽張元它不吉利呢?

    這是有原因的。

    最早的時候,將軍罐原本的用途類似於今的“骨灰盒”。

    將軍罐創燒於明代嘉靖、萬曆時期,清代各朝都有燒造,直到民國時期還流行於市。

    明朝嘉萬初創時期,將軍罐這種器皿是佛教寺院為裝殮僧、尼圓寂火化後所遺骨灰訂燒的專用骨灰罐。

    你想啊,骨灰盒拿來收藏,能吉利的了嗎?

    當然了,後來隨著時代的變遷,這種東西的用途也發生了一些變化。

    到了明朝末年,因為將軍罐的器型高大挺拔、豐碩俊美,器物外壁又可以用青花、五彩等多種手法進行裝飾,逐漸被人們當作擺置觀賞的陳設器。

    在清代後期至民國時期,將軍罐大量生產,其粉彩、單色釉及青花雙喜字罐與象耳瓶等一些器型,可以算得上當時婚禮嫁妝所必備之物。

    因此判斷將軍罐是否可以收藏,還是要看其時間的。

    如果出現在明朝,那麽很可能就是骨灰盒的作用,這種東西就算做工精美,但個人收藏還是相當不利的。

    因為其中可能裝過骨灰。

    盡管被清洗過了,但肯定會有死者的氣息存留,長此以往,風水上肯定不利的。

    張元看到的這個將軍罐,它實在是有點特殊,罐子並非常見的瓷器,而是以紅木製作而成,這算是比較特殊了。

    這個將軍罐的直徑足有三十五公分左右,算是非常大了。

    之所以這東西能引起張元的興趣,主要還是因為它極有可能是葉紫檀製作的。

    這麽大的一塊,那基本不可能是新料,有九成的幾率是老料雕刻,絕對值錢啊。

    而且這東西也基本不可能是明朝的。

    首先上麵繪製的圖案就不是明朝的風格,其次明朝的木料到現在,會有很明顯的包漿,隻要摸一下,就能摸出來那種感覺。

    但這東西並沒有。

    在店老板的默許下,張元仔細觀察了一下這個將軍罐,並沒有發現任何拚接的痕跡,這足以明,它的確是一整塊的木料雕刻而成。

    而且根據張元多年的經驗,這東西怕應該是清代的葉紫檀木啊。

    那個時候的紫檀木,早就已經絕跡了。

    清朝中期,由於紫檀木的緊缺,皇家還不時從私商手中高價收購紫檀木。

    清宮造辦處活計檔中差不多每年都有收購紫檀木的記載。

    這時期,逐漸形成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即不論哪一級官吏,隻要見到紫檀木,決不放過,悉如數買下,上交皇家或各地織造機構。

    在那個時候,如果有紫檀木不上交,那可是重罪。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