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三八二二章 緩和關係的銀器(2/2)

    店老板點頭道。

    “就是嘍。”

    張元衝魯妙聳了聳肩道。

    魯妙其實心知肚明,自己是被耍了,那店老板確實狡猾,她也是經驗太少了,才會上這樣的當。

    “魯妙姑娘,這撿漏兒,總有看走眼的時候,關鍵是打眼之後,能夠從中尋找到問題所在,然後才能不打眼。

    我在國內的時候,有個朋友,是忘年交了。

    他姓楊,我們都叫他老楊。

    每月固定的老友聚會,已經好幾次不見老楊的蹤影。

    我向他的老伴打聽,才知道了老楊的近況:

    前不久,他收藏的所有‘寶貝’都被行家鑒定為贗品,這事兒讓他神情恍惚了好一陣,原本趨於穩定的血壓也騰騰地往上躥,還在醫院調理了一周。

    我還聽,老楊從醫院回家後,吵著要老伴將儲蓄分一半給他再去‘搏一搏’,搞得原本和睦的家庭雞犬不寧。

    老楊人很聰明,但缺點是脾氣倔,認準了的事往往一根筋,因此被老友戲稱‘自我感覺良好’。

    自打退休看了一些鑒寶節目之後,他就經常跟著一批‘藏友’到鄉下和外地去撿漏。

    老友聚會時,他還經常將淘來的瓷瓶和紫砂壺拿來顯擺。

    有時我們提醒他,收藏需要專業的學識,要謹防‘打眼’;有的老友現身法,用自己“上當”的經曆給他提醒。

    但老楊都不以為然,按他的法:‘我收藏的寶貝都是有來頭的,有的是賣家祖傳之寶,有的是家中老宅翻修時挖掘出來的,有的是從國外市場淘來的正宗貨。’

    有好幾次,他還跟我們鬧得不歡而散。

    有的老友目睹老楊‘走火入魔’的狀態,不禁搖頭歎息,‘苗頭不軋,苦頭還在後頭’。

    沒想到,老楊的結局還真的被老友不幸言中。

    收藏本是圖個樂,如果每還要提心吊膽,那就失去了收藏原本的意義了。

    古人談收藏,一可陶冶性情,二可增長知識,三可祛病延年,這才是收藏之道。

    而當下網絡上充斥著收藏暴富的故事,也讓許多初入藏品市場的人產生了‘一夜暴富’的幻想,栽跟頭是早晚的事。

    如果沒有一顆平常心,奢望靠撿漏一夜暴富,就像一些老道的錢幣收藏者所言,‘以為自己買的是袁大頭,結果成了冤大頭’。

    收藏行業需要有火眼金睛,必須做足功課,方能涉足。

    現實的情況是,許多收藏者如老楊一樣,僅是用耳朵聽故事,而不是用眼睛做收藏,就像歌詞裏所唱:怎能把‘這紛擾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我和幾位老友商定好了,近期準備找個時間去探望老楊。

    我們想對老楊,玩收藏給‘夕陽紅’生活增添樂趣和情趣是好事,但凡事都應該有度,對老年人來,一門心思沉迷於‘撿漏’,拿家中的儲蓄去‘撞大運’,於身心和家庭都有百弊而無一利。

    人到了這把年紀,平平淡淡才是真,開心和益壽是硬道理,如果不在這個‘理’上,句實在話,不玩也罷。

    其實年齡沒有關係,這個道理放到任何年齡段的人都適用的。”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