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三七九二章 自以為是,自作聰明(2/2)

    插屏是紅木框,雲省大理石麵,花紋富麗,如美麗的山水畫,右上角刻有文字,非常文氣和漂亮。

    逛市場的人對這件東西議論紛紛,有幾個玩家有意購買,可他要價不低,二千多元,大家都嫌貴,真正出手的沒有。

    等到接近中午時,才以一千八百元的價格賣出。

    由此,好多人都對他產生了興趣,詢問他還有什麽貨。

    鏟子姓林,不知是否受了神秘的暗示,如他的姓一樣,他賣的多為木器,都是那些顏色發黑,看上去有一眼,似乎有年份的假貨。

    下一次趕集,他又帶來兩三個插屏,擺了賣。

    那時,張元還沒什麽眼力,更沒有六字真訣,根本看不出真假,所以覺得他的東西不錯。

    他朋友也是個半瓶水,不過比他能裝,是個自以為是的家夥。

    在他麵前總是自己有多能,好像真成了什麽大專家似得。

    前頭已經過,古玩行有個怪現象,什麽樣的眼力買什麽樣的貨,新手最關注的幾乎無一例外的是假貨。

    張元和他朋友雖深處棒槌級,可在人頭攢動的市場上,眼力比他們還要差的大有人在,畢竟大多數人,其實都深處古玩市場的底層。

    真在這個市場上賺到錢的,絕對是少數人。

    玩古的人多數知道一個訣竅,買東西可以借力行家,瞅機會,拾個洋落。

    這話怎麽呢?

    每個市場上都有公認的高手,作為新手,可以傍在人家身後,瞧人家看上的東西,出價購買時,萬一價沒談成,你可以加點錢買下來;

    靠這種伎倆,眼力不好者,照樣能買到真東西。

    這種方式,確實不錯,可也有風險,首先要確認哪是真高人,誰是假高人;高人沒有跟賣貨人聯手做局,故意騙人。

    張元和他朋友呢,也知道這個方法,試圖利用,可是眼力不濟,認知高人的水準也不咋地,就栽到假行家身上。

    假行家們買了木販子的插屏,挺高興,問他鄉下可有其他木器,有沒有碰到了買不上來的黃花梨,紫檀木等家具。

    木販子還真碰到了,真有黃花梨木的大件,如果有機會可有帶他們看貨。

    真是者有心,聽者有意,張元和朋友正在旁邊,聽有黃花梨木家具,以為遇到了發財的好機會,主動上前跟木販子套近乎。

    在紛擾的古玩市場上,販子和買家最容易混在一起,借著買和賣的利益關係,他們很快跟販子熟絡起來。

    談起上禮拜他賣的插屏不錯,販子一旦受到鼓勵,立刻順杆往上爬,牛氣哄哄的吹那東西如何收來,那家人家有啥好東西等等,以此證明他能提供好寶貝。

    張元和朋友兩個都跟農村的販子打交道少,尤其對專業作假售假者,更缺乏認識,還不太了解國內的製假現狀——

    景德鎮製作假瓷器為主,洛州製作劣質古玉和青銅器、古瓷器見長,蘇省等地製作高質量仿古玉拿手,而北河省是木器作假的集散地。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