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三七九零章 指畫(2/2)

    雖然調子上存在一些差異,但基本還是對頭的。

    除了古錢幣之外,這店裏還有一些其餘的東西,比較雜,可能是臨時捎帶賣的吧。

    因為少,所以張元首先就將目光放到了那幾件不是古錢幣的東西上麵。

    本來也並未想著弄到什麽好東西,隻是隨便看看而已,誰知道在那堆積了許多灰塵的一堆東西之中,張元偶然發現了一幅畫。

    畫是卷著的。

    一般人根本看不到裏麵是什麽內容。

    不過張元有鑒字訣,當然無所謂了。

    他利用鑒字訣的透視能力仔細看了看這幅畫的內容,不由暗暗欣喜。

    竟然是高其佩的《怒容鍾馗圖》。

    這可是一幅用手指頭畫出來的國畫啊。

    這幅《怒容鍾馗圖》軸,紙本,淺設色,縱148厘米,橫67厘米,是清代“指頭畫派”的創始人高其佩的晚年精品。

    指頭畫最早出現在唐朝,據傳唐代畫家張璪作鬆石“惟用禿筆,或以手摸絹素”。

    到了清代康熙年間,高其佩將指頭畫進一步總結完善起來。

    高其佩是清代的一個官員,同時也是一名畫家。

    0歲時,他舍筆求指,開始用指頭作畫。

    其指畫作品題材廣泛、技法全麵,花草、飛禽、走獸在他指下妙趣生輝;其作畫決不模仿古人,自得丘壑之趣。

    《怒容鍾馗圖》作於雍正六年的端午節,當時高其佩剛剛被免去刑部侍郎官職不久。

    他借怒發衝冠的鍾馗抒發胸中不平之氣,將其情緒表現得淋漓盡致。

    高其佩以指甲作工細之畫,以手指蘸墨畫粗放之處;趁指甲將禿未禿之際,為所畫人物點睛,以肉畫目,以甲畫睫,形象極為生動、簡練、傳神。

    高其佩的指頭畫在處理線條方麵也很有特點。

    他筆下的鍾馗,胡須的挺勁和骨力極為生動,剛勁之中透出柔韌之功,這恰好是指頭畫難以表達的地方。

    而他以指畫出的細線,較之筆畫有過之而無不及。

    整幅作品筆墨豪放、獨出新意,有毛筆所達不到的古拙蒼渾之趣,充分體現了指畫的“手落尚無物,物成手卻無”的魅力。

    高其佩在當時的畫壇上影響很大,且對“揚城八怪”有很深的影響。

    高其佩的創作,多是對當時社會現象的冷嘲熱諷,為民請命,反映民間疾苦,抒發內心悲憤。

    最重要的是,他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敢於創新,不受物象束縛。

    高其佩崇尚簡約,主張“以少少許勝多多許”。

    他的有些花鳥畫僅畫一葉一花,山水僅畫一鬆一石,人物隻一勾一勒一點,但無不極具情態、意味深長。

    鄭燮也有此等手段,他的畫雖與高其佩的畫作麵目略異,但意味如出一轍。

    高鳳翰的指墨花鳥則多直接從高其佩取法,在傳世的多幅畫卷裏都有高氏指畫的影子。

    由以上幾點不難看出,高其佩為“揚城畫派”風格的多姿多彩作出了巨大貢獻,也推動文人畫發展到一個新的高峰。

    這幅畫可算是高其佩難得的精品畫作了。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