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三七七二章 驅邪避煞局(1/2)

    張元繼續仔細鑒賞這幅畫。

    畫的正上方還有當朝奸相蔡京用瘦金草書所題寫的一首詩:吟徵調尚灶下桐,鬆間疑有入鬆風。仰窺低審含情客,似聽無弦一弄中。

    其詩意投宋徽宗趙佶所好。

    《聽琴圖》色彩古雅,工整清麗,充分體現了北宋宮廷畫的特有神韻。

    從景物布置到人物形態,都突出一個“靜”字,用來突出美妙的琴聲,仿佛真的有琴聲,混合著微風吹動鬆枝竹葉之聲,從畫中隱隱傳出。

    這張畫作以纖細的技法和迷人的色彩,描繪得工整清麗,神妙無加,人們自然會想到畫作者是誰?

    有人認為,出自徽宗時期翰林畫院中的畫師之手;

    也有人認為,就是宋徽宗趙佶的親筆;

    還有人認為,畫中撫琴者就是宋徽宗本人,而右側那個穿紅袍子的就是蔡京,相向而坐的穿綠袍子的就是童貫。

    從所流傳的趙佶各種畫筆看來,以及古人的一切看法,認為此圖不是趙佶之手筆,元湯自謂“餘自可一望而識”。

    胡敬曾在他所著《西清劄記》中大罵在上麵題詩的蔡京,他公然敢於皇上畫筆上麵正中題詩,看來是有一定的道理,也是值得分析的。

    應該,無論如何蔡京不應該如此“肆無忌憚”地題詩於畫之正中,而且還在皇上禦筆上方。

    因此,曆代鑒賞家認為《聽琴圖》並非趙佶之作。

    然而不管此作是代筆,或者是畫院中人的作品,無論如何,它都是一幅“神筆之妙、無以複加”的上乘作品。

    張元也覺得,這幅畫不管是不是宋徽宗所作,它的水平都是十分上乘的宋代佳作。

    那麽為什麽這麽好的東西會被當成贗品收藏呢?

    其實這是跟一起冤案有關。

    190年11月1日,北平各大報紙突然間紛紛登載了一條爆炸性新聞:“故宮博物院院長易培基,夥同其女婿、該院秘書長李宗侗監守自盜,攜卷故宮大量國寶逃匿無蹤。”

    消息一出,引起了社會各界議論紛紛,轟動全國。

    但這個案件純粹是一起蓄意製造的冤案。

    易培基接任院長之初,便仿照舊官署的慣例,對職員重新加以委任或添用。

    其中,秘書長由他的女婿李宗侗出任,國民黨元老張繼出任古物館的副館長,館長則由易培基自兼,馬衡與張繼同列副館長之職。

    李宗侗係清末重臣李鴻藻之孫,其父李符曾在清末工部任職,與袁世凱、徐世昌結為兄弟。

    他曾留學法國,回國後先在帝都大學任教,後在開灤礦物局任職。

    後來結識了易培基之獨生女易漱平並與之結婚,婚後不久便辭去開灤之職,改任故宮博物院秘書長。

    故宮博物院成立後,一直由專家學者帶隊,逐殿清點文物。

    有相當數量的宮廷遺物不是文物,比如金砂、銀錠、茶葉、綢布、藥品、皮貨等等,有的存放了數十年、上百年、甚至幾百年,沒有必要留存宮中,應該進行處理。

    易培基經常督促李宗侗盡快整理故宮藏寶,同時將故宮所藏的貴重皮貨、藥材等作價處理,以所得款項補充經費的不足。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