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三七二四章 奉旨養老(2/2)

    千叟宴始於康熙,盛於乾隆時期,是清宮中規模最大、與宴者最多的盛大禦宴。

    按照清廷慣例,每五十年才舉辦一次千叟宴。

    據史料記載,乾隆帝為表示其‘皇恩浩蕩’,曾在乾清宮舉行了千叟宴。

    宴會場麵之大,實為空前。

    被邀請的老人約有三千名,這些人中有皇親國戚,有前朝老臣,也有民間奉詔進京的老人。

    席間,乾隆同與會者和詩作樂,奏《千叟宴樂章》等。

    這枚銀牌是嘉慶元年所製,因此有‘太上皇帝’之稱謂。

    該銀牌由內府工匠采用銀皮捶揲打製而成,‘禦賜養老’四字由時任軍機大臣兼大學士的阿桂書寫。

    銀牌當時賞賜給與宴者從70歲至90歲以上的老人,以誌盛會紀念。

    老人每長五歲,銀牌為一個檔次,分別賞10兩、15兩、0兩、5兩、0兩養老銀牌一麵。

    據,憑此信物可在其所在地衙門支取養老費用。

    清朝有明文規定優待老年人,諸如高齡生員賜舉人、官員全俸退休。

    《大清會典例》中還有‘存留養親’的律例,明文規定:

    凡應判刑的罪犯,若家中祖父母、父母年齡都在七十歲以上的,或者家中守寡的母親守節已經超過二十年。

    家裏又沒有成年男子和未成年的男孩,可申請不判死刑,不流放,以此盡量避免一家沒有後代奉養父母老人,或者從此絕了後代。

    但如果被害人也是父母老弱或者患有疾病的,罪犯就隻能照原罪判刑了,以不讓受害人家中老人感受不公平。

    句老實話,這個比某未成年法要聰明得多,也公平得多。”

    “師父,這銀牌子值多少錢啊?”

    李雲璐旁邊插了一句道。

    “俗!沒事兒幹嘛提錢啊,雖然這東西如果遇到真正的有緣人,賣個幾十萬上百萬人民幣也不成問題,但你把它跟錢對等起來,那就太俗了。”

    張元沒好氣道:“更何況,這可是記錄了我國古代養老的例證,不僅僅有金錢價值,更有很強的考古價值啊。”

    “師父您可真厲害,隨隨便便就能弄到一件值錢的東西,我跟您比,真是差遠了,不,很多人跟您比都差遠了。”

    劉金寶由衷地讚道。

    “你隻看到我光鮮的一麵,卻沒看到過我愚蠢的一麵。”

    張元歎了口氣道:“師父我也有過犯傻的時候啊。

    我以前給你們講過,我是下過鄉,做過鏟子的,後來因為上學實在沒時間,即便不做鏟子了,可是跟鏟子的關係還不錯。

    尤其是其中一個人,可以算是很長時間裏我的合作夥伴了。

    基本上每到暑假,他都願意拉上我去下鄉鏟貨;

    我呢,隨著見識的增多,漸漸不喜歡走街串巷的營生,便采取另一種合作方式。

    有時候聽到他的電話,去他家看貨,或者他帶我去附近鏟子家看貨。

    離他家不遠的村子裏,就有一個鏟子,眼力比他好,幹的時間也比他久,有點家族性質,父子倆都鏟貨。”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