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三六九七章 鬼迷心竅(2/2)

    常言得好,福不雙至禍不單行,此刻,又有噩耗傳來,我朋友又遭受了另一重打擊。

    不朋友們也知道,仍是假貨惹的禍。

    那件為了摔壞蓋子暴打了幼女兒的所謂陳鳴遠紫砂壺被確認是仿品,因為他在市場上又看到了差不多的壺,個頭一點,做法卻相同。

    造型完全一樣,他花幾十塊買回來,對比研究,再也沒有撿漏的快樂,心裏反而多了更多對孩子的內疚。

    所謂的翡翠觀音在他的手裏積壓了數年之久,可以給了他深深的痛,一千塊錢買了假貨;

    一千塊錢算不上多,可在他當時的境況下占據了太重的分量,卻成了死錢,因礙於麵子,不好意思拿出來去請教別人。

    直至幾年後,雖然確認了其假,但質地為何,最終沒弄清,後來懷疑是馬來玉的。

    幾經曲折,終於賣掉了。

    賣掉它幾經挫折,賣了讓人家退回來,又重新尋買主。

    我朋友沒再信誓旦旦的是翡翠的,怕引起紛爭,授人以柄。

    他挖空心思,琢磨主意,最後確認用示弱的辦法裝糊塗,裝作不認識是何質地。

    強調綠色漂亮,強調雕工好,並盡量拍出良好效果的圖片,展示到網上。

    示弱或裝作不懂行是非常好的計策,好多騙子都在用,尤其是那些看似無知的農民,應用的爐火純青。

    他們裝出沒見識的樣子,透露出誘餌——他不懂,所以把好東西當爛白菜一樣賣掉,就顯得太自然不過了,那些自作聰明的買家以為撿了便宜,沒想到是人家做局。

    我朋友上當由於太過自負,高估了自己的聰明。

    對鑒定真假一無所知,卻自鳴得意,一點不謙虛,弄得真跟行家一樣,才敢於下手買貨,最終吃虧。

    我朋友相信像他一樣的藏友們是有的,他需要等一個半瓶醋。

    我朋友把破綻賣給他,讓他以為碰到了傻子,不識得自己的寶貝,給他撿漏的機會。

    由此,我朋友介紹不知何種玉,根本不提翡翠倆字,卻把特征的極像翡翠。

    過了一段時間,果然有人上鉤了,果然如我朋友所想,他以為賣家不知道是翡翠,以為撿漏了,忙不迭的把錢匯過來,催促發貨。

    交易順利成功,我朋友賺到一倍的錢。

    他的負擔解除了,卻把危機轉到別人身上,此舉談不上道德,但我朋友不能不這樣做,因為他要吃飯,承受不起過多的虧損。

    而且賣假貨給一個能出得起價的人,又不是往死裏坑,完全可以心安理得。

    對此行為,好多人會不屑,會看不起,會怒目而視,可我朋友是商人,需要利潤,他幾乎家徒四壁,需要吃喝,講不起風格。

    況且,古玩這個行當,什麽檔次的買家買什麽貨,新手就愛買新的假的,你給他老的他也不要,難道不是如此嗎?

    古玩人就這種揍性,遇到自認為撿便宜的時候才容易掏腰包,大多數上當的不是因為此嗎?

    何況那老兄不買我朋友的假貨,也會買別人的,他的眼力在那個水平,就是上當的宿命。”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