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三六六三章 古玩收藏中的雷(1/2)

    000年時,老楊將這兩尊用五百元買來的神像以5萬的價格出手,被廣省的一位收藏者買走,“據前年拍出了80萬”。

    “過去是下鄉撿漏,如今是農民用漏來撿你。”張元看了兩個徒弟一眼,著重道。

    從000年起,老楊就很少下鄉了。

    “好東西越來越少,人們認知也高了,有時為賣個好價,和你玩心理戰,你越加價越是表現得急切,對方就越吊你胃口。”

    老楊打趣,現在人們受五花八門的鑒寶類節目影響太深,曾經“下鄉”收獲頗豐的日子已一去不返。

    “懂的人比猴子還要精,不懂的漫要價,甚至比拍賣行的價還高,能把你氣死。”老楊在超市門前支起的收購牌,“個把月沒人問一次很平常”。

    這一行現在就是隻有錯買的,沒有錯賣的:“地雷”已從農村埋到了城裏。

    隨著藝術品投資的火熱,下鄉撿漏群體越來越大,前幾年圈內流行起了“埋地雷”,在農村所謂“埋地雷”,即把一些高仿品放置在農村親戚朋友家中,用來喂狗或是用來種花,然後編好故事放出風,等待撿漏者上鉤。

    上周末,帝都收藏品市場內,安省來京擺賣玉器的周從兵談及撿漏生涯感慨頗多。

    他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就下鄉撿漏,剛開始幾元就能買到好貨,慢慢的精品東西越來越少,假貨卻越來越多。

    000年他在阜陽一農家老太太手上收來一對傳世玉鐲,對方稱兒子結婚需要重起房子,這對玉鐲是他出嫁時姥姥贈送的嫁妝,“老太太已經80高齡了,玉鐲用紅布裹了四五層,故事也合情合理”。

    周從兵最終以1000元的價格果斷買下,“朋友看過都是真的,我激動得一個晚上沒睡著”。

    本想將玉鐲帶至帝都大賺一筆的他,在臨交易前將玉鐲送到地質研究部門進行鑒定,結果為“玉是真的,但是經過化學處理提煉過雜質的”。

    在收藏界,有一條從古至今不成文的行規:物件一經成交,概不退換,一家願賣,一家願買,假的也隻能自認倒黴。

    自從這次打擊後,周從兵開始格外謹慎,“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有時候碰到真東西,因為猶豫不決最後失之交臂”。

    他後來在武城做生意。

    從崇仁路收藏品市場,到徐東古玩城,紅巷藝術城,甚至鬧市街頭,當漫步於三鎮,一派農村“包圍”城市的現象。

    而目前,隨著下鄉收貨的群體越來越少,“地雷”已開始主動埋進了城裏,等待上鉤者。

    遠的不,僅廣埠屯,傅家坡人流密集處,時常可看到有人擺賣出土文物。

    賣家可謂精心裝扮,頭戴施工帽,腳踏沾滿黃土的雨鞋,所賣的寶貝更是沾滿泥土,散發著文物氣息。

    不僅如此,還有協作者假扮成過路市民,有模有樣地詢問寶貝的來曆、價格。

    “就是粗劣的工藝品。”張元突然抬頭對兩個徒弟道:“這些所謂的出土文物進價往往幾十塊錢。”

    許多普通收藏者正是被埋雷者極具誘惑的故事,忽悠得眼花繚亂,最終失去理智。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