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三六二零章 他也鏟過地皮(1/2)

    “最重要的是,自己的錢也不是上掉下來的,自己的錢也不是銀行白給的,所以,要想少交學費,就要逼出自己的一種潛能,這種潛能的能量可以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久而久之。

    也就形成自己的眼上的功夫,眼中的學問,這就是眼光與眼力。

    因此,長期鏟地皮所練就的不僅僅是‘過手準’,而是要練就,在幾米外一眼看過去就基本有把握的‘一眼準’。

    是不是老物件,是不是值得收藏,價格高低的幅度等就基本有數,這樣在談價格時,就可先占先機。

    當然不能用現在實興的下作手段,先給磚,再找托砸,最後在撬行,並甩掉領路人等手段,抄別人的後路等,這些隻能會斷自己的後路的。

    買與不賣都要和氣相待,尊重他人,他才覺得可放心、也順心,人情味很重要。

    知道我為什麽剛剛生氣嗎?就是因為蘭特的那位姑媽太不尊重人了,即便你不賣東西,客客氣氣地,大家好聚好散,以後不定還有合作的機會嘛。

    ‘過眼準’好處在於於無形中掌握住了‘心中有數’的主動,在基本談價格都能接受時,便可上手在看看,一般沒太大的失誤後,付錢走人,這是硬功夫。

    有時在幾秒內就要完成‘一眼準’的全部過程。

    網上我也見到許許多多的飛亂磚,其實,這些無用。

    因為長期培養出的帶有理性的感覺、是真正愛好與長久堅持的收藏人,必備的辨別能力。

    在初級階段的鏟地皮時就早就經曆過啦,要不然,在鏟地皮的階段裏,就會早被搞暈啦,更不敢持久去堅持下去的。

    因此,當然也包括我任何時候也不會失去自己所培養起來的判斷能力的。

    句實話:有些人的東西(包括多個門類)他自己不一定都能看懂,別人卻還是一眼,就能都能看得懂。

    對別人的收藏的物件,他確實敢砸磚,砸磚的他也未必真認識,或者故意不認識(我估計是真不認識的占多數)。

    這就是收藏中的水平、人品所表現出來的高與低地差別吧?

    我認為收藏,隻要是路子正,善學習,心態好,多修養,不投機、找機緣,堅持住,就不會不有所成功。

    這也是,我一路走過來的收藏之路的真實所得。

    ‘過手準’是最基本的功夫,‘一眼準’是精誠所至,遊於物外,得魚忘筌,才是心境的必然,是一個成功收藏者要不斷追求的境界。

    ‘一眼準’,是長期在多方麵有意識積累形成的真感覺,是綜合素養的綜合體現,其中也包括自身的賦等。

    可從你收藏的多個門類中綜合成自己的‘眼力或眼學’,就像聽電話就知道是誰的聲音,聽腳步就可知道是誰來,就像對自己所熟知的人,就是換了服裝,躲到人海裏,也可以去一眼看得準、認得出。

    我也鏟過地皮,我也參加過拍賣。

    我覺得:收藏不是拍賣會上甩大牌,應是來自帶有草根性的正能量。

    來自我鏟地皮幾年經曆過的那些人、那些事,也都成為了我走向我收藏、走向收藏深處的正能量。”

    到這裏,張元訕笑了一聲道:“其實跑到別人家裏收購東西,挨罵都是很正常的,但挨罵之後,我的態度也不會好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