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三六一零章 不般配的婚姻(1/2)

    人們注意到,《不般配的婚姻》這幅畫首先揭露了一個殘酷的社會現實:

    很多婚姻往往不是出於愛情,而是基於利益,甚至不無報複懲罰的目的在其中。

    並不相愛的、年齡差距懸殊的男人和女人在婚約上簽字,這也許是人生中最可怕、最痛苦的“契約”,它不僅有損尊嚴,有時甚至會摧毀一個人的命運。

    列賓在自己的回憶錄寫道,《不般配的婚姻》帶來了空前的震撼,影響了不止一個老人,他的朋友看到這幅畫以後,馬上放棄了娶一個年輕妻子的念頭。

    宗教界被指責是這種不道德婚姻的幫凶,當時的東正教行政總署不得不下令,禁止年齡差距很大的男女結婚。

    186年,普基廖夫因“在繪畫藝術舞台上展現出的特殊藝術才能和知識”,而被藝術學院授予教授的職稱,他是首批獲此殊榮的畫家之一。

    作品誕生後,立刻吸引了當時最著名的藝術收藏家之一特列恰科夫的注意。

    他正計劃收集這一時期的俄羅斯藝術的整套藏品,剛剛得知有這麽一幅有趣的作品,便急於想把它收入囊中。

    當時,這幅作品的所有者是收藏家鮑裏索夫斯基,他是畫家的朋友,也是畫家去國外旅行時的玩伴。

    為了獲得這幅畫,特列恰科夫以自己特有的鍥而不舍精神,進行了長時間的談判,終於,1871年初,他如願以償地以1500盧布的價格買下這幅剛從巴黎的世界展覽館回到俄羅斯的作品,納入自己的收藏,並供大家研究。

    196—1964年之間,陳列館收集到很多普基廖夫為完成這幅作品而事先構思的速寫和草圖,這些資料也為研究這幅畫的曆史提供了牢不可破的證據。

    不少藝術理論家開始嚐試仔細研究作品誕生的曆史,特列恰科夫陳列館保存的畫作本身和草稿支撐著這些研究。

    巴拉佐娃的文章是迄今為止最完整的研究成果。

    很多年來,大家一致認為畫麵最右側的年輕男子就是畫家自己,認為這幅畫是畫家對自己悲慘生活而做的悲劇式的回憶,是對無法實現的希望而做的必要自白。

    巴拉佐娃通過研究特列恰科夫陳列館手稿部和俄羅斯國家文學藝術基金會提供的檔案材料,得出這樣的結論:

    《不般配的婚姻》的創作,是受到畫家一位朋友的愛情悲劇的啟發。

    他們曾經一起在莫斯科繪畫雕塑學院學習,畫家親眼目睹了發生在朋友身上的這幕愛情悲劇。

    故事的男主人公,就是..瓦林措夫,一位莫斯科成功商人的兒子。

    據同代人回憶,瓦林措夫有著意大利人式的外貌和與眾不同的氣質,他愛上了博戈羅茨基村商人的女兒索菲亞,但女孩的父親則按照自己的標準給女兒找到了丈夫——一個非常富有老鰥夫。

    最終,“朱麗葉”還是遵從父親的命令,嫁給了一等商人卡爾基。

    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瓦林措夫在婚禮上被指定為伴郎。

    這場悲劇引起了9歲的畫家的極大興趣,他馬上開始著手畫這幅油畫。

    但瓦林措夫得知普基廖夫把自己的頭像畫在了伴郎身上後,感覺受到了侮辱:

    他不想暴露自己的愛情史,並且當時他正在籌辦和另一位姑娘的婚禮。

    於是畫家隻好把自己的頭像移植到伴郎身上。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