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三六零五章 高冷瓷器(二)(2/2)

    雍正繼位時已經45歲,換言之,他在潛邸渡過了漫長歲月。

    有記載,在他居住不遠的地方就有一間寺院,他經常過去和禪師參禪。

    資料顯示,雍正在《雍邸集》(當皇子時的詩文集)自序中:‘朕昔在雍邸,自幸為下第一閑人。’

    有詩為證:‘閉門一日隔塵囂,深許淵明懶折腰。觀弈偶將傍著悟,橫琴隻按古音調。新情都向杯中盡,舊慮皆從枕上銷。信得浮生俱是幻,此身何處不逍遙。’

    他還曾自稱‘圓明居士’。

    同時,身為皇子時,他看似遠離權力爭鬥,十分安靜地居住在潛邸,多流露出日常賞花吟詩、把玩珍藏的狀態。

    我們無從得知,雍正當年這麽做,是真的寧願遠離政權尋求內心圓滿,還是在下一盤大棋,用這些掩蓋自己的野心。

    ‘表示淡泊名利而又極其熱衷名利,表示鄙薄權位而又極端追求和把持權位,兩種恍似相對立的心態,居然在雍正胸臆中同時存在著而且融洽相處,此隱彼顯,此顯彼隱’。

    然而,毫無疑問,這段時光,的確造就了他高雅慕古的審美趣味。

    有一種法,我認為十分在理,‘儒道釋三教的融合是雍正超然脫俗的審美情趣形成的根源’。

    還有一個居功至偉的唐英!

    雍正禦窯色釉瓷的成功燒製,主要歸功於督陶官年希堯的協理唐英。

    年希堯雖名為督陶官,卻常年駐守在遙遠的淮安板閘關,隻在每年春秋兩季時巡視禦窯廠。

    自雍正六年,唐英奉命以內務府員外郎之銜來景德鎮禦窯廠協理陶務後,禦窯廠的眾多事務實際上都由唐英一人操辦,精心打理。

    其實,唐英剛到景德鎮時,對瓷器生產一竅不通。

    因職責所在,並且為了不負皇命,他一方麵知人善用,在雍正七年派廠署幕友吳堯圃去著名的色釉瓷產地洛州禹縣鈞窯調查陶瓷釉料的配製秘訣,其後又在禦窯廠加緊研發新產品,並‘呈進仿鈞窯瓷爐大十二件’;

    另一方麵從頭開始學習陶瓷生產工藝和窯廠管理經驗,逐漸由外行轉變成內行。

    其《陶人心語》記載:‘用杜門、謝交流,聚精會神,苦心竭力,與工匠同其食息者三年,抵九年辛亥,於物料、火候、生克變化之理,雖不敢謂全知,頗有得於抽添變通之道。’

    從雍正六年到雍正十三年的短短八年間,景德鎮禦窯廠計費數萬,所燒造的產品不下三四十萬件,各類品種共計57項,其中大多數是色釉瓷。

    既有仿汝窯、仿粉定、仿鈞窯玫瑰紫、海棠紅、茄花紫和梅粉青,仿官窯茶葉末、皮綠和澆黃,仿宣德鮮紅和寶石紅。

    又有法青釉、西洋紫色器皿、抹印器皿、彩水墨器皿、山水、人物、花卉和翎毛仿筆墨濃淡之意、黃五彩器皿、洋彩器皿、烏金釉(含黑地白花和黑地描金兩種)、西洋烏金器皿、抹金器皿等創新品種,玲琅滿目,異彩紛呈,卻以青、祭紅最為突出,達到了極高水平。

    後來,人們將這一時期由唐英督燒的禦窯製品稱為‘唐窯’。”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