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三五七一章 龍鱗書(二)(2/2)

    去往涇縣,尋找最適合的手工宣紙。

    全書使用木活字擺印,典雅美觀。圖片與程甲本1 回的每一回圖文內容完美對照,互相提升。

    內文版式也多有創新,每一頁影印文字原本呈現木活字風格,加以朱欄邊框,更有古典韻味。

    頭寬闊,點綴精雅箋譜,古今對話。

    每函的蓋板,用軟煙羅和南京雲錦做成,朦朧中透著傳統的含蓄之美,營造一種青春幻美的紅樓夢境。

    起軟煙羅,熟悉《紅樓夢》的人都記得,老太太在瀟湘館告訴眾人“那個軟煙羅隻有四樣顏色:一樣雨過晴,一樣秋香色,一樣鬆綠的,一樣就是銀紅的。若是做了帳子,糊了窗屜,遠遠的看著,就似煙霧一樣,所以叫作‘軟煙羅’,那銀紅的又叫作‘霞影紗’。”

    軟煙羅最大的功能是糊窗戶,糊到窗子上看外麵的風景會更加亮麗,色彩更加鮮豔。

    張曉棟團隊買了各種各樣的織物回來試驗,終於找到一種織物符合我們對《紅樓夢》那種朦朧、隱約、若有若無、似煙似夢的感覺。

    封麵右下角那道瓶形門的材質更為珍貴,形狀取自故宮裏的門,中間選用珍貴的緙絲來表達(又稱“刻絲”)。

    “一寸刻絲一寸金”,自宋元以來一直是皇家禦用織物,是中國絲織業中最傳統的一種挑經顯緯的技藝。

    康熙年間,曹寅任江寧織造,專為皇家供應織物,曹雪芹在南京度過了他的錦衣玉食的童年時光。

    雲錦、緙絲均代表著古代紡織技藝的最高水準,也與曹雪芹的家族背景充分契合。

    選取門的造型,意即引領讀者走進這扇門。

    這隻是夢的開始,擁有此套《紅樓夢》,可以題字、點評,用以寄托新的夢想,共同續夢和造夢。

    每一個“夢”的細節都注入了創作者的心血,都值得細細品味,都是一種邀請。

    翻開經折,輕啟龍鱗,慢慢進入紅樓夢境。

    從容欣賞玩味,對於生活自會有一種新的感悟,對於美會有一種新的認識。

    木活字歪歪扭扭,深深淺淺的字體帶來了有詩意的閱讀的美感,隨著畫麵一頁一頁翻閱,內容不斷變化,畫麵不斷遊走,呈現出另一個場景給我們。

    隨著翻閱另一幅畫麵呈現出來的時候,會呈現出立體空間感。

    工藝本是尋常事,然而隨著工業社會的推進,曾經耳熟能詳的工藝,正已逐漸退出曆史的舞台,甚至消失殆盡。

    一份工藝,象征的不僅僅是一份手藝,一種精神,更是一段曆史。

    書籍設計師張曉棟,作為龍鱗裝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他對書籍藝術的理解和探索,從平麵到立體,從內容到閱讀形態均存溢著信息的延伸和戲劇性變化的豐富想象。

    可是讓張元懊惱的是,張曉棟做出這本龍鱗書之後,就被人給盜了。

    估計是當成了古籍。

    這東西雖然沒有古籍那麽昂貴,可它畢竟是自己請來的設計師的心血之作啊。

    今時今日,張元現這套《紅樓夢》也隨意扔在地上,就像是無人問津的流浪狗一般。

    可憐巴巴。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