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三五二六章 青銅牆(2/2)

    這件寶器19年出土於湘南桃源,其器蓋現存於湘南省博物館。

    為了使國寶“身合一”,上浦博物館和保利藝術博物館聯手籌集了一筆巨款,赴美參加競買,卻終因拍賣會上一位法國買家出價過我方預算近四成惜敗紐約。

    應該承認,青銅器在國際市場上的狀況還是要優於國內市場的,這就造成了一個令所有中國人為之痛心的狀況———每年都有一些珍貴的青銅器永遠離開了自己的祖國。

    在收藏熱不斷升溫的今,國內青銅器的收藏卻日益陷入了一個尷尬的境地。

    青銅器的市場價格與其真正的藝術價值差距越來越大,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

    先國家對於這些年代久遠的國之重寶有一定的法規政策保護,造成其流通相對困難;

    另外,近幾年愛好收藏的人越來越多,人們的眼界開闊了,有很多收藏品種可以選擇,很多人將眼光投向了別處;

    再者,青銅器物畢竟年代久遠,工藝複雜,最值得收藏的珍品很少露麵,一旦露麵,其價格也絕對不是一般收藏者所能承受的。

    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其他原因,使青銅器收藏在國內漸漸成為冷門,更導致國內收藏品市場上青銅器的價格一直處在低迷的狀態,甚至和其真正的藝術價值很難吻合。

    例如《鑒寶》中出現的那件青銅爵,專家鑒定它是青銅器展頂峰的商晚期作品,且器型美觀,紋飾精致,無論從藝術價值還是文物價值,都是同場其它幾件藏品所遠遠無法相比的,它理應成為全場價格最高的藏品。

    但這樣的一件青銅爵,目前在國內市場上的確也隻能賣到8萬元,至於和它真正價值的差距,是幾倍還是幾十倍,這是很難估計的。

    據鑒定這件青銅爵的專家賈文忠先生介紹,對於青銅器的價格評估,主要有以下幾個參考要素:

    先是年代,並非越久遠越好,而是要參照那個時期青銅器的整體展水平;

    第二是藝術價值;

    第三是製作水平,也就是工藝的精湛程度。

    此外,做出價格評估還要與社會展同步,要參考社會的接受度,投資人的多少,拍賣行情,甚至新聞媒體的關注度等等。

    對於現在青銅器市場的低迷狀態,賈先生同樣表示了自己的無奈,但他還是要告誡愛好青銅器的收藏者們,無論市場是什麽狀況,一定要堅持兩個原則:

    一是要收真品,收藏重在辨偽;二是要收精品,真正的好東西什麽時候都是值錢的。

    當然,青銅器市場國內低迷,沒辦法玩,可是正如上文所述的美國紐約拍賣,這青銅器在國外可是相當流行的。

    就這席勒吧,居然私藏了這麽多的青銅器,這裏麵有些當然是他花了重金買回來的,不過大多數卻是巧取豪奪弄到手的。

    其實早在一一年香港佳士得秋拍期間,張元就聽聞“紐約亞洲藝術周佳士得將會有件重器——青銅方罍上拍,價格預計會過億甚至可能創造中國藝術品拍賣的最高記錄!”

    然而佳士得官方對此行事低調。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