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三五二零章 一幅畫引起的絕交(2/2)

    吳湖帆時在上浦書畫鑒定界號稱“一隻眼”,自負甚高,故不為所動。

    在此期間,張大千還曾介紹廣省買家到吳家觀賞《睡猿圖》,當是有意為之中介。

    後張大千再仿一幅同圖式梁楷《睡猿圖》(據後為王季遷收藏)送好友6丹林,6攜此圖至吳家請鑒賞。

    此時吳湖帆方知當初“走眼”,但關乎自己名譽,故亦不明言。

    遂延請葉恭綽為此圖作長跋,葉跋中有“紙瑩如玉,墨黝如漆,光采竦異,精妙入神”,以及“使藝林得沾法乳,神而明之,存乎其人。有誌之後學,不驚為河漢”等誇張不實之辭。

    並在詩堂上大字題曰“下第一梁風子畫”。

    不知當初葉先生是在怎樣情形之下作此長跋和題字,是否真屬“走眼”?

    還是兩人“合謀”?

    但葉先生在後來出版之《矩園餘墨》、《遐庵談藝錄》等書,此段長跋未予刊入。

    傳抗日戰爭結束後不久,《睡猿圖》以高價賣給一美國人(一日本人),今藏美國檀香山博物館。

    此是後話。

    吳湖帆和蔣穀孫兩人經過了《江渚風林圖》風波後,似乎從此“絕交”。

    至少在以後的《醜簃日記》中,蔣的名字再沒有出現過。

    而在此之前,蔣的名字幾乎每隔一二就會出現在日記中。

    即便是後來潘靜淑治喪期間,海上名人和親朋皆往吳府吊唁奠儀,也仍未見有蔣穀孫的名字。

    在198年7月1日的日記中,記錄了“大嘴”陳巨來的傳話:“巨來雲,前日冒鶴老得袁某絕交書後日記雲:‘來書絕交,此損友也。聽之。’寥寥十餘字,斬釘截鐵,勝絕交書萬倍也,敬佩敬佩。”

    如不了解此前吳、蔣之間曾經生的事情,則上述文字中所暗含的旨意就無從“破譯”也。

    在當時上浦書畫鑒藏界,梅景書屋是一個著名的交易“沙龍”。

    失去了吳湖帆這個重要客戶和交易平台,就蔣穀孫來,對生意上的影響應該是不的。

    但在他的同鄉《張蔥玉日記》中現了他的一些行蹤。

    張珩和“好事家”譚敬等人都是當年古書畫市場上一擲千金的“豪客”,也是蔣穀孫、曹友卿、劉定之、孫伯淵、錢鏡塘等著名書畫商人的大主顧。

    但蔣氏好像是傷了“元氣”,生意闌珊,所以他的名字在《張蔥玉日記》中出現的頻率遠比《醜簃日記》中少了許多,似已日漸被“邊緣化”。

    平心而論,蔣穀孫看碑帖古籍的眼力堪稱一流,似與吳湖帆在伯仲之間,兩人皆家傳、賦、勤奮三者兼備。

    而看字畫則稍遜吳湖帆、張珩諸人一籌,此乃術業有專工也。

    但有關《江渚風林圖》之事,在陳巨來的《記蔣密韻後人》一文卻出現了另外一個“版本”。

    他:“在吳、蔣**時,二人時時相互作買賣,亦時借物賞鑒,在蔣臨去香港之前,曾向湖帆借明拓漢碑冊校字,湖帆向蔣借倪雲林二尺立幅一張,上有長題也。後蔣還漢碑時,吳竟雲:‘過對調倪畫的呀。’穀孫亦無可奈。”

    正因為有這麽一段往事,所以張元對這幅畫的印象那是非常深刻。

    今日在此處得見,那當然是喜出望外了。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