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三五零七章 旋風(2/2)

    還沒等張元出他的懷疑,喇嘛搶著:“這是我們藏語的薩字!”

    張元疑惑的問:“沒看錯?再看一次。”

    “不用再看,藏文的薩字,正反一樣,就是薩字。”

    張元忽然明白了,繚繞他心中多時的難題沒想到在這個荒涼偏僻的地方有了答案。

    這個傳很久遠,宗喀巴尊師的弟子釋迦也先在大明永樂1年進京晉見朱棣,後被敕封為“大慈法王”,命其在中原傳播教義。

    宗喀巴在甘丹寺圓寂後,釋迦為了把持自己在雪原的宗教領導權,特命人雕刻7枚“薩”字印,傳諭雪原六大寺院紮什倫布寺、甘丹寺、居易寺、黃金寺、大昭寺、哲蚌寺各收藏一枚,另一枚由布達拉宮珍藏。

    這7顆玉印是佛教至高無上的象征,因為藏文的“薩”字本身就是“薩迦”、金剛菩薩的意思,沒有釋迦法王的法旨,任何人都不能動用。

    這7枚玉印從明朝悠悠傳下,數百年指引黃教。

    直到百年前英人入侵,各寺院紛紛組織僧兵抵抗英國侵略軍,喜瑪拉雅山下、布達拉宮門前到處都是愛國的佛門弟子,他們用自己神聖的軀體捍衛著聖潔的雪域。

    就在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除了布達拉宮那一顆保存完好外,6顆薩字印先後神秘失蹤,有兩顆落到英國占領軍統帥手裏,一顆輾轉流離到了印度,另外三枚再也沒有出現過,而美奐美侖的黃金寺也毀圻廢落,據,在殘垣斷壁中就埋藏著珍貴的薩字印。

    至於印麵上下有邊線,左右沒有,意味著“見印即有緣,佛法亦無邊”,薩字上麵呈山形排列的三個水滴圓圈,象征著佛家三寶:威嚴、財寶和圓滿。

    張元是個嗜古如命的人,把玉印的來龍去脈講明白後,幽幽的:“要是現在眼前有印泥、宣紙在,能讓我印上一印,該是何其美妙!”

    一個喇嘛已經被他深深折服,跳起身喊了句:“你等著!”

    趕起騾車就向玉疆寺跑,雪野上揚起一條白色風帶。

    張元和另外一個喇嘛、車夫,等在荒野上,感受地悠遠的回應,聆聽冰河堿地的縷縷,時光流逝中,那竟是滿滿的暗下來。

    喇嘛氣喘籲籲的駛回,從僧袍的袖子裏掏給我一盒印泥,一張裁好的一尺宣紙,他有些激動,拿在手中,四顧茫然,卻找不到可以鋪墊的東西。

    喇嘛靈機一動,寒風裏撩起僧衣,示意張元在他脊背上試印,張元在印泥上麵嗬一口氣,均勻的印好,把宣紙鋪在喇嘛背上,用力的按下去。

    印記剛剛落紅,就聽得萬馬奔騰的聲音從四麵八方傳來,耳畔滿是寺廟的佛號、僧侶的經聲,夾雜鬼哭神嚎的淒厲尖叫。

    所有的聲音響過之後,一個巨大的旋風從土台裏席卷而出,在他們麵前卷成一個衝的風柱,像是要把整座廢廟拔地而起。

    幾分鍾後,色倏然黑暗,他睜開眼,現荒涼的原野上隻有他自己,上幾顆星星冷冷的打量著他。

    那個場景,極為古怪。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