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三四九六章 皮城女警(1/2)

    其中一錠梅花形禦墨就是以明代畫家王寵的《山水圖詩墨》入墨,正麵為山水圖,圖中描繪的是冬湖邊的景色,近處的蒼鬆、亭子與湖石雕刻細膩,映襯著遠處嚴峻的寒山,一派冬日清冷凜冽的氛圍。  . .

    背麵有填金行書禦題詩一:“識得吳中派,愛看雲外皴。問他虛四柱,所待是何人。丁醜春禦題。”

    “乾隆宸翰”、“幾暇臨池”印二。

    此詩題為《王寵高樹虛亭》,曾收入《清高宗禦製詩初集·二集》卷六七。

    側款為陽文楷書:“大清乾隆年製”。

    乾隆時期的禦墨製作是宮廷禦墨製作最為繁盛也是最為鼎盛的時期,而到嘉慶帝時則開始衰落,道光時更是絕跡了。

    而乾隆時期開拓的禦墨的樣式都很經典,所以在乾隆之後還在流行,後來也有部分墨拿到地方去做,所以這些墨的設計圖樣流傳到了地方。

    《西湖十景》就是一套乾隆禦製十錠套墨,與故宮博物院收藏相同的一套曾經在7年的嘉德秋季拍賣會上一448萬元人民幣的高價成交,創下當時中國古代文房類拍品的記錄,《西湖十景》其實是乾隆時期禦墨流傳到地方的典型設計。

    把地方製墨進貢到朝廷,朝廷經過展擴大之後又流傳到地方。所以地方和宮廷是來回影響的過程。

    所以禦墨的製作一直以宮廷與民間兩條線索共同存在著,其實在清朝之前,從唐末一直到明朝中期都有記載很多地方墨家把墨進宮到朝廷,而至今以製墨聞名的徽州墨就是以這樣的方式在全國產生影響。

    乾隆帝時期,鼓勵臣下和徽州民間巧匠積極參與到禦墨製造工作之中,從而創造出具有本朝特征的新墨品。

    他令人召喚當時徽州製墨名家績溪人汪近聖入宮指導做墨,後來汪近聖之子汪惟高曾奉調進京。

    當時征調汪近聖進京,汪近聖派他兒子進京,後來現進京是非常好的事情,據資料介紹,汪惟高當年進京來回三年,但實際上才做了三箱子墨,進京之後先要看看你製墨水平怎樣,看你做的挺好開始做。

    為什麽三年隻做了三箱子,張元估計是做的套墨,可能一箱就是一套,過程非常繁雜,要做很多墨模子,需要不停的刻,就跟刻印一樣,刻出來是反的,做出來的墨才是真的,三年之後,回到徽州之時,他已經了解了宮廷禦墨的樣式,所以回去之後就名聲大震。

    清代有製墨四大家,包括曹素功、汪節庵、汪近聖和胡開文,其中,曹素功、汪近聖、胡開文均在乾隆時期製作過,從時間上分析,曹素功本人所製禦墨主要在乾隆早期;

    汪近聖跨越乾隆朝的大半時間段;

    胡開文是乾隆末年的墨家,所製禦墨在乾隆末期後。

    胡開文在清朝所創產業延續至今,隻是在民國之後,當鋼筆、墨水開始在文人間流行起來,傳統製墨業遭受到工業時代的影響而倒閉,就連早年大名鼎鼎的胡開文也成為文具製造商,傳統製墨行業就這樣因工業製墨的興起而逐漸消逝。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