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三四八九章 參觀筆廠(2/2)

    但是製毛筆太難了,因為,對每個筆工來,都有要嚴格遵守的“三義四德”。

    所謂“三義”,是遵守製作工匠技藝要秉承“精、純、美”的準則;所謂“四德”,是指生產出的成品湖筆要“尖、齊、圓、健”四德齊備。

    “善璉毛筆一直到現在都是由純手工製作,湖筆雖,但製筆卻是一個係統工程。每支湖筆從原料進口到出廠,都要經過擇料、水盆、結頭、裝套、擇筆、刻字等十二道大工序,而每個大工序,又可被分解為少則二三道,多至二三十道工序。”

    張元驚歎於湖筆的精美。

    問其所以然,劉昌明機關槍一般出了一堆專業術語。

    這讓剛剛理清頭緒的張元思維又如墜入迷霧。

    看到張元的迷惑,劉昌明把他領進一棟三層的大樓觀摩湖筆製造工序。

    走上二樓,陽台上的一幕立時把張元給唬住了:幾十個竹欄棚一字排開,每個欄棚裏都曬滿了如同水餃一般的毛絨疙瘩。

    張元趕緊拍了一張照片在微博上曬。

    蘿卜頭、幹魚?夥伴們開始自由想象。

    沒等張元公布答案,旁邊有人就開始驚呼:“好多水餃!”

    他這聲落後一秒鍾,房間裏出山呼海嘯般的笑聲。

    善璉有句形容事情難做的俗語:“毛筆一把毛,神仙摸不著。”

    而湖筆筆工做的就是“神仙摸不著”的理毛工作。

    想把自由生長的狼毫、兔毫、羊毛做成蓄墨聚鋒的湖筆,難度可想而知。

    筆頭上的每一根兔毫、羊毛都是“千萬毛中揀一毫”得來的。

    就拿水盆工藝來,真正要做好,少則三年,多則十載。

    好在湖城筆工們從來對自己的工作都是“從一而終”。

    無論是水盆、擇筆,還是刻字,要麽不幹,要幹就是一輩子。

    在張元觀摩的間歇,廠長拿出一本黃的相片,那是上世紀七十年代拍的黑白照片。

    看到相冊,老頭老太太們不約而同地圍了上來。

    “這個是我?你看那時皮膚嫩得像豆腐似的!現在真是幹樹皮啊!”

    “這不是我剛剛被師傅允許執刀刻字時拍的麽?沒想到這一刻就是五十多年啊。”

    ……

    老筆工們,進廠時都是靚麗的少女、陽光的帥夥,但如今已經成為了白蒼蒼的老人。

    當時他們沒想過會幹這麽長時間,但是幹的時間長了後,就沒想過要離開。

    製湖筆是一門有一百多道工藝分工協助的技藝,每一道工序都不可或缺。在一起協作久了,工作之外的生活,大家也成為一個都不能少的親朋至友。

    從湖筆廠出來後已是下午兩點。

    劉昌明有些累了,建議張元去湖筆街轉轉,因為國營的湖筆廠是善璉湖筆的**型存在。

    要了解真正的湖筆,就得拜訪湖筆街那些民營的筆莊,他們的生活才是湖筆真正的生態。

    於是張元決定在湖筆街入口處找了一家旅館住下,竟然現不同尋常處—整個湖筆街空無一人。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