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三四六八章 國寶檔案(2/2)

    緊接著,徐伯郊又利用自己在香港銀行界的眾多關係,疏通了那家英國銀行,答應郭昭俊的貸款由他負責償還,並由自己出麵擔保,將郭抵押在那家銀行的“二希”取了出來,然後同郭昭俊一起帶著“二希”,按上級安排離港去了澳城。

    11月5日,周總理親自給馬敘倫(時任政務院文化教育委員會副主任)等人寫信,指示“同意購回王獻之《中秋帖》及王珣《伯遠帖》”。

    《中秋帖》與《伯遠帖》的成功回購成為了建國初期回購珍貴文物的一件大事,被傳為美談。

    這些事兒都是柳憐知道的,但是她不知道的,卻是這兩件東西回國之後,卻又因為一些見錢眼開的家夥,把東西賣給了老外。

    讓人寒心啊。

    與這兩件東西擁有同樣命運的,還有《五牛圖》。

    《五牛圖》號稱“鎮國之寶”,是唐代畫家韓滉唯一的傳世名作。

    《五牛圖》一經問世便成為收藏的熱點。

    北宋時,它曾被收入內府,宋徽宗題詞簽字。

    元滅宋後,大書畫家趙孟頫得到了這幅名畫,如獲至寶,留下了“神氣磊落、希世明筆”的題跋。

    清代,《五牛圖》被征召入宮,乾隆皇帝非常喜愛。

    清朝末年,《五牛圖》被轉到中海瀛台保存。

    19年,八國聯軍入侵帝都,這件稀世珍寶從此落入外國人手中,命運變得顛沛流離。

    195年初的一,周總理收到一位香港愛國人士的來信。

    信上:當年這幅被八國聯軍劫走的《五牛圖》,近日要在香港被拍賣,他本想購買下來使之重回祖國,但是畫的主人要價1萬港元,他個人無力購買,於是寫信給總理,希望政府能夠出資收回。

    當晚上,周就給新華社香港分社出緊急電報。

    香港分社秘書黃作財收到這封電報,馬上向他的哥哥、新華社駐香港分社社長黃作梅匯報。

    當時,拿在黃作財手上的這封電報,隻有八個字:不惜代價,搶救國寶。

    可1萬港幣不是一個數目,尤其是在當時的香港。

    這時,黃作財兄弟又接到中央電報。

    報文上,如果這幅畫是真跡,馬上可以去中國銀行提款!

    與此同時,蔣介石也想得到這幅畫,還成立了搶救組,甚至連把國寶運回去的輪船都準備好了。

    就在這個節骨眼上,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黃作梅失蹤了。

    原來,自從兄弟倆頻繁出入拍賣行之後,他們就現自己身後常有國黨特務跟蹤。

    可時間一過去,哥哥始終沒有音訊,眼看拍賣時間已到,弟弟黃作財提著巨款來到拍賣公司。

    誰知,這時拍賣公司卻突然宣布《五牛圖》撤拍。

    黃作財非常沮喪,可當他回到辦公室之後,卻現哥哥回來了,而且就坐在辦公室裏,靜靜地欣賞著這幅《五牛圖》。

    原來,黃作梅現自己被跟蹤後,就主動玩了個“鬧失蹤”的把戲。

    倆人一明一暗,弟弟在明,和拍賣公司打交道,吸引大家的注意。

    而哥哥在私下裏,不停地做一位香港實業家吳蘅孫的工作。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