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三四六五章 大名鼎鼎的客人們(2/2)

    這第四位名人是張先生。

    收藏一事,最誘人、最刺激的就是買賣雙方鬥智鬥勇,拚的是知識與膽量。

    張雄雄是雜件收藏家,在文房家具收藏上就有多次意外的收獲。

    有一,張雄雄與一位朋友來到上浦西區一家古典家具店,他的朋友喜歡硬木家具,詢價後現這路東西價格高得離譜,這幾年樓市有調控,而紫檀、黃花梨、紅酸枝等家具似乎一去不回頭。

    正欲怏怏離去,張雄雄突然眼睛一亮,一具櫸木香幾很委屈地縮在一堆老家具中,幾麵上壓了一塊笨重的金磚,下麵還塞進了一些不中看的雜物。但即使如此,還能看到香幾的四條腿線條挺拔,內翻馬蹄足和霸王棖毫無損,素淨的風格足見其本是文房用品。

    他詢價後覺得店主並不當它一回事,就馬上擊掌敲定。

    隨身帶去的現金不多,他就前往銀行取錢。

    店主在他走出門時對張雄雄的朋友:那位先生大概是剛剛入道的吧,怎麽會對白木家具如此感興趣?而且也不還價。

    但後來的事實證明,這具櫸木香幾是從一個名人家中流出來的,不僅器型典雅,而且文化含量也相當豐富,以材質來衡量肯定是低估了它。

    讓張雄雄自豪的還有一件清康熙年間的黑漆底彩繪香幾、一件清早期紅木香幾。

    前者得來也有故事,四年前他與朋友在北京一家古董店裏看到,張雄雄跟朋友,這是一件山西大戶人家仿宮廷的香幾,值得收藏,但這位朋友沒吭聲。

    回上浦後,他一直惦記著這件香幾。

    前不久逮著機會再訪北京這家古董店,看到那具黑底彩繪香幾還蹲在角落裏,於是以四年前原價購得。

    “看來帝都人也沒認識到這具香幾的曆史文化價值。”他。至於後者,他是在上浦一家店裏買的,店主剛從外地收來,翻一個倍出手。

    張雄雄買下後,前腳到家,後腳有一個寶島商人跟來了,願意加倍請張雄雄轉讓,張雄雄:我不是為了錢而玩收藏的。

    還有一位樊先生。

    距錦城不遠的曆史文化名鎮安仁古鎮上,有川州大地主劉文彩的莊園,但更吸引人的是由樊建川打造的建川博物館聚落。

    其亮點是抗戰文物係列陳列館,包括中流砥柱館、正麵戰場館、飛虎奇兵館、不屈戰俘館、川軍抗戰館、援華美軍館等分館及抗戰老兵手印廣場和中國壯士群塑廣場。

    樊建川收藏抗戰文物時還在部隊當兵,而後考大學、畢業教書,然後從科長幹起,最後官拜宜城市常務副市長。

    就在他“官運亨通”時,居然烏紗帽一摜,“下海”了。

    然而就在生意越做越大時,他將巨額資金投向了文物收藏,決定以一己之力打造一個抗戰博物館。

    為了征集抗戰文物,他把日本作為收集的重要市場,數渡東瀛,與日本的收藏家爭奪藏品,並在日本展了幾十個“線人”為他遞送拍賣會和舊貨市場“情報”。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