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三四六零章 把高仿做成了產業(2/2)

    為了讓楊懷仁相信他的貨好賣,他拿出了一個做過舊的花瓶,“這個花瓶做的是仿宋代的,賣給你7元,雖不是太精致但也是根據宋朝瓷器的特點研製出來的。有些古玩店把這件瓷器擺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有客人詢問時,給它編上一個帶點傳奇色彩的故事,價錢可以要到幾萬元。”

    楊懷仁表示要價那麽高,會有人買嗎?

    趙先生,“其實這玩意兒要價低了反而更難賣,宋朝出土的東西你賣幾百元,分明就是告訴賣家你賣的東西是假貨,甚至是做工很差的假貨。所以必須要把假貨當成真貨的價格賣,在講價錢時也不能降得太多了,也讓人感覺到貨不真。做這行不能追求薄利多銷,要是薄利可能一件都賣不出去,要抱著一堆東西賣出去一件就回本的心態去賣。”

    老趙店裏放的產品很少,要帶楊懷仁到他的家看更多藏品,在店門口楊懷仁坐上了他的摩托車,開了約1分鍾到一處胡同口。他家門口的牆上掛著一個白色的牌子,上麵有紅色比較醒目的字體“宋鈞元鈞官瓷”。

    他將楊懷仁帶到了二樓的一間房內,四麵牆擺放了四個裝滿瓷器的架子,堆得滿滿當當。

    有兩名男子正在挑瓷品,這兩人是帝都做瓷器文物生意的,來這裏進貨很多次了,每年都來好幾次。

    其中一位姓張的男子,“賣瓷器主要看做舊的功底,手藝好的,故事編得精彩點賣個高價錢沒問題,但工藝不好就很難賣了。在帝都潘家園市場裏賣瓷器的人很多,要想賣得好就要看貨源了。”

    楊懷仁問他的收入,他,“這個不好,運氣好了一個月能賣出去幾件,一件能賺個千八百的,有時碰到幾個來淘便宜寶貝的客戶,也能賣個一兩萬,但運氣不好的時候一個月可能一件都賣不出去。”

    他告訴楊懷仁,他們一起出來搞倒賣仿古瓷器的,有些人打遊擊,在每個城市的文化市場隻逗留一兩個星期,如果買得好,就多留一陣子。

    “前幾年好的時候一年能賺十萬二十萬,這幾年生意不太好做。這裏的瓷器仿古手藝還是比較高的,我曾經進過一個元的盤子,賣了4多塊,就是因為做得比較逼真。”

    楊懷仁在老趙這裏買了幾件瓷器,並詢問他在哪裏能見到加工仿古瓷器的地方,老趙告訴楊懷仁他大哥是專門加工這個的。

    他打了一個電話後,15分鍾左右,一名不到歲的男子騎著摩托車過來了,他是老趙的侄子。

    在路上,趙告訴楊懷仁,他高中畢業後去廣省上的大學,一年下來學費、生活費和談女朋友的費用是一筆不的開支。

    第一年他花的是家裏的錢,但這一年他逛了幾個廣省賣古玩的市場,覺得完全可以把家裏的古玩帶到廣省來賣,過完暑假要開學時,他把家裏比較好賣的仿古瓷器打包帶到了廣省,開始了平時上學周末去古玩市場的生活。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