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三四三五章 罪人(二)(2/2)

    盧芹齋在淘寶與鑒寶方麵真的是身體力行,同時他深諳中國文化之道,談生意懂得入鄉隨俗。

    他自己這樣回憶:我們在上浦和帝都兩地的辦事處都辦流水席,準備一大桌子酒菜招待上門的客人。

    我們吃住全包,於是我們的辦事處就成了當地古董買賣的中樞。

    誰手上有好東西,我們都是第一個見到的。

    這樣一來,我們從南到北,可以控製了整個中國的文物市場。

    1914年偶然的機會,盧芹齋去到紐約,當時的紐約經濟蓬勃展,到處都是熱情奔放並癡迷於中國古董的人,相比於經濟放緩且受戰爭陰影籠罩的歐洲,紐約才是古董生意的堂。

    盧芹齋意識到:“戰爭已將藝術中心從巴黎轉移到了紐約。”

    1915年月,他的“盧芹齋來遠公司”在紐約開業了。

    盧芹齋深知:想要成功,必須信譽卓著,因此他悉心營造名望和贏取信任。

    除了在穿戴上一絲不苟,他的舉手投足同樣優雅。

    他言談審慎,從不誇誇其談,還寫得一手漂亮的好字。

    即使在他人生中最輝煌的時刻,他也待人謙恭,從未有過一點趾高氣昂。

    平時的言談中,也是一口一個“鄙人懇求”、“貴館”、“請允許鄙人冒昧地”諸如此類的謙詞。

    他從不忘記道謝,無論是有求於人還是純粹出於恭維。

    在美國人眼中,一個有教養的歐洲人能有如此的修為也就罷了,但一個中國人竟如此具有紳士風度,則著實令人驚訝。

    對於華人的仇恨和偏見,使得許多私人收藏家一開始也同樣對盧芹齋缺乏信任。

    1918年1月,當盧芹齋向約翰·洛克菲勒推銷一件中國古董花瓶,對方卻懷疑這是一件贗品。

    他在信中寫道:

    瓶底做工不夠精細,讓我對它所屬的年代有所懷疑。還有其它一些地方也讓我不放心。姑且不標價不太合理,如果沒有其他專家鑒定其真偽的話,我想我是不會掏錢的。所以,如果你希望我不要去谘詢其他古董商中的行家,那我就隻能放棄這筆交易。

    更有甚者,洛克菲勒還在信尾附言:

    您能否寄一張瓷瓶修複前的照片給我?

    盧芹齋想方設法來讓客戶相信自己的可靠,所以他待人接物總是非常殷勤,他回複:

    您對我的信任有所保留這完全可以理解的。畢竟這是我有幸第一次和您打交道。但是,請您相信,我絕對不會欺騙您。如果一件東西真假未明,我是絕對不會出手的。

    191年1月1日,民國成立,內憂外患的中國一片混亂。

    但對盧芹齋來,好戲才剛剛開始。

    他借助在國民黨中的人際網絡,同時不惜花錢打通關節、渾水摸魚,寺院、陵墓和私人收藏他無所不及。

    此時正值其前恩主張靜江輔佐革新居功至偉,成了孫中山最器重的人,在國民黨內風頭一時無兩,成了掌管黨產的“財爺”。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