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三四一九章 將軍的佩刀(2/2)

    “清代的官刀才多少錢?不也就千、八百塊嗎?而且還是人民幣!你這隻是民國的,雖然是楊虎城這種名將用過的,但要兩千多美金還是有點多了啊。”

    張元出這話,其實稍微有點後悔,畢竟對方挺老實的,自己雖能砍下價,可總覺得有點不好意思。

    畢竟自己又不缺那點錢。

    但話已經出去了,就不好收回來了,大不了再多買幾件東西也就是了。

    馬傑克這人的確實誠,最後一千二百美金就成交了。

    張元輕輕觸摸著那把楊虎城用過的佩刀,心中不由有些感慨,仿佛一下子回到了那個戰火連的年代。

    交易還算高興,張元本想繼續看的,結果到了飯點了,馬傑克就幹脆先吃了飯再看吧。

    正好他家裏老婆也把飯最好了,非常豐盛,那感覺真是把張元當成貴客來看待了,倒是搞得張元頗為不好意思。

    飯桌上,馬傑克跟張元開懷暢聊,馬傑克起了他過去的事兒,那真是不把張元當外人啊。

    馬傑克很能跑,總是起早貪黑,漂泊在外麵,憑一己之力,供著一家四口人吃喝拉撒。

    在買車以前,跑廢了三輛摩托車,最後換了輛幾萬塊的昌河。

    把擴音喇叭裝在車上,鄉村到處聽到他的吆喝聲;各個古玩販子家,也經常看到他的身影。

    他買過多少好貨,撿過多少漏,誰都不清,他自己也記不清。

    初起階段,他曾買過一個康熙青花瓷巻缸,品好個大,畫人物,當時賣價不高,不足一萬元,賣家存放幾年後賣了三十多萬。

    一件明代朱紅漆藏經箱,油漆足有一公分厚,弧頂方身,造型很漂亮,賣了二千多元,人家一下拍賣到三十多萬。

    還有黃花梨的飯桌,書桌等等,有的賺萬把塊,有的賺三萬、四萬元,確實賺了不少,可惜他認定的就那行情,沒有幾十萬的大財。

    話到這裏,關鍵原因比較明晰了。

    他眼力雖好,經營方式卻有問題,思路有欠缺。

    怎麽這樣呢?

    一來他整往農村跑,多數跟二線的古玩商交易,對國內的藏品銷售形勢不能及時把握,總有遲滯現象,所以,他賣的好貨價格,總是低不少。

    拿當時他賣的黃花梨飯桌為例,交易價格二萬多元,他賺了一萬多,看起來不少,可國內的普遍行情已過五萬,更何況古董本沒有真行情,隻要不著急出售,賣到十萬以上完全有可能。

    古玩存放一段時間,收益會更高。

    總之一句話,快吃快拉的方式局限性大,總會把巨額利潤讓給人家。

    前麵過,11年,他在農家花四百塊買了件紫檀筆筒,轉手賣了十二萬元,讓誰看都覺得滿足了,利潤非常可觀,簡直是一本萬利,讓好多從事古玩生意的人眼熱,可是跟下家比,又多了痛苦。

    購買的人,不出門不受苦,轉手賣了三十多萬,比他賺得還多。

    這就是同行不同利,眼力不同,道行不一樣,收益當然不會一樣。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