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三四零五章 各路大盜(2/2)

    FBI更是一度懸賞5萬美元捉拿劫匪,都沒有找到有關的任何線索。

    年一晃而過,加德納藝術博物館盜竊案成了美國曆史上的一大懸案,由於案件再無實質性的進展,該案的相關案卷也被歸入了FBI的“死檔”,鮮有人問津。

    1年月16日,FBI表聲明宣布,將再次對此案展開全麵調查!

    據悉,目前FBI正在利用最先進的dna鑒定技術對年前在案現場采集到的dna樣本進行重新檢測,從而試圖確定名劫匪的真實身份。

    可惜即便是到現在,也沒有任何結果。

    隨著藝術品市場的繁榮,藝術品價格不斷攀升,竊賊現盜取一幅畫比偷一個電冰箱要方便得多。

    一幅畫可能價值上百萬美元,但頂多就幾斤重。

    而如果他願意破壞一點畫作,將之從畫框中割下來,那麽卷一卷直接就可以帶走了。

    加之很多博物館的安保措施並不完備,給犯罪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機。

    據悉,目前藝術盜竊市場已經形成了自己的產業鏈,市場內會分享和傳遞關於贓畫和買家的信息,而針對目標博物館,也會進行精心的打探和研究,確保作案萬無一失。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國際刑警組織的統計,藝術品犯罪(包括偷盜、造假、搶劫、跨境走私)已經形成一個龐大的市場,年交易額6億美元,僅次於販毒和販賣軍火而成為第三大跨國犯罪類型。

    另一方麵,據估計隻有5%~1%的被盜藝術品最後被尋獲。

    因此,關於藝術品盜竊的規模和特點我們依然所知甚少。

    倫敦藝術損失登記處的執行主席詹姆斯·安森歸納了5種藝術竊賊處理贓畫的方式。

    很多贓畫會在很短時間內以低廉的價格脫手。

    在一些國家,如果你以一定價格購入贓畫,並且擁有數年,便可以成為其合法擁有者。

    這也導致了跨國犯罪的普遍化,特別是在歐洲大6交通便捷的情況下,贓畫很容易轉移到另一個國家,經曆一些年月將自己洗白。

    蘇格蘭場的藝術和古董部門負責人、警長格蘭特·希尼表示一般一件藝術品在市場上重現大概要等5-7年時間。

    “這段時間裏,藝術品本身的價格可能已經翻了一番甚至更多,他們會想辦法把它洗白。顯然,有一個犯罪的階層,在這方麵非常活躍,並且對整個係統的運作熟門熟路。”

    第二種方式是將贓畫作為“人質”,向被盜方索要贖金或者提出其他要求。

    最著名的例子是1986年綽號“將軍”的頭目帶著另外7名同夥從都柏林南部的一個村莊裏搶走了18幅油畫,其中包括維米爾、魯本斯、戈雅等的名作,他的目的是要求釋放英國監獄中的愛爾蘭共和軍,然後與他們交易武器。

    但是他的要求並未得到執行。

    蒙克的《呐喊》竊案是另一個例子,該畫1994年被從挪威奧斯6國家美術館盜走,竊賊向挪威政府索要萬至5萬英鎊贖金,討價還價下來隻要1.5萬英鎊,最後政府還是沒給。

    不久後,這撥案犯被繩之以法,畫作安然歸來。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