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三四零二章 西方藝術品的硬通貨(1/2)

    從另外的角度來看,戰後藝術的屢創價,某種程度也是一種金融行為。  ..

    藝術品有時是一種金融工具,要找新的爆點去推動才能帶來高額利潤。

    戰後和當代藝術主要屬於投資冒險板塊,如果選得準,帶來的投資回報率可以是幾十倍、上百倍,但這注定是少數人才能從事的行為。大眾比較容易受報道的影響,以為那些‘價’就是藝術市場的全部。

    而其實,西方更大比例的藝術品市場屬於經典藝術。

    歐美人買這部分藝術品不是為了投資,而主要是為了家居裝飾、為自己的心靈而買。

    這個板塊沒有價,它有非常穩定的價格和藏家基礎。

    無論是中產階層還是貴族都有能力介入。

    最能被人接受的,當然就是賣的最好的,這可能跟好壞都沒關係了。

    油畫在市場上,不僅保值,而且值錢,除非西方社會全部倒了。

    因此拿這些東西,對張元來,那絕對是非常劃算的一件事兒。

    梵高的畫三幅,達芬奇的畫一幅。

    達芬奇這個人有多麽神奇,就不用去介紹了,這家夥一直都被認為是現代穿越過去的,簡直是曆史上集大成者的一個全才。

    張元弄到的這幅畫,是達芬奇的《聖子與聖安妮》。

    他一直以為這幅畫在巴黎盧浮宮呢,很多媒體上也這麽報道,可是再三鑒定之後,他完全可以確認,這裏的這幅是真跡。

    巴黎盧浮宮究竟有沒有這幅畫,那他就不得而知了。

    《聖母子與聖安妮》高約168.4厘米,長19.9厘米,背麵由4塊白楊木板組合而成,並由根橫梁固定。

    在這裏,畫家讓聖母馬利亞坐在她母親的膝上,外祖母聖安妮雖然也很年輕,但仍感到聖母的身軀太大些,她難以承受如此重量。

    可是聖安妮臉上展現的笑容,是對著眼前那個頑皮的外孫--耶穌(耶穌正從母親的手中掙脫下來,想要騎在羔羊身上)而出的,馬利亞倒象坐在安樂椅上那樣,毫不介意地伸手要去抱耶穌。

    這種情緒傳遞是不很協調的,人物盡管處理得緊湊,卻並不顯得自然生動。

    聖家族這一類聖經題材,在宗教壁畫中是最常用的,因人而異,畫家們各有自己的表現特色。

    達·芬奇在這一幅油畫上的重點是放在聖安妮這一形象上,尤其是精心刻繪她的臉部表情。

    盡管這裏再一次暴露出他的女性的微笑公式,為達·芬奇的現實主義的美學最高理想,他幾乎象對待自然界一切未知之謎一樣地去追求它。

    甚至就連這幅畫後麵藏著的三幅素描竟然也一起帶著。

    第一幅素描是一個馬頭,位於左邊的第二塊木板,高約18厘米,長1厘米,素描中馬鬃毛散亂,口鼻大張,仿佛咬住了什麽東西,整幅構圖不禁讓人想起達·芬奇創作的一幅壁畫《安吉裏之戰》,後者取材於15世紀佛羅倫薩和米蘭之間的戰爭,其中就有兩匹戰馬互相撕咬的情景。

    第二幅素描位於左邊的第三塊木板上,畫的是一個頭骨的側麵,其中包括眼眶的空洞、一部分鼻腔和半個下頜骨,而且還有牙齒。

    比起前兩幅素描,第三幅素描顯得十分模糊,它位於最靠右邊的木板,畫的是聖嬰的半身像。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