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三三八一章 小酒版(二)(2/2)

    張元記得很清楚,當是聶震這番話的時候,眼睛裏都充斥著得意。

    畢竟那種東西可不容易弄到啊。

    而一瓶形似公章的.是14年在香港買的,聶震一眼看中了它,“符合我收藏的標準,一問店員不肯賣,是買大酒就送酒。我磨了很久,單獨出錢買這瓶的,還是不行。大酒標價1.7萬港幣,最後打了個折,1.5萬港幣買回來,當晚上大酒就喝掉了。”

    其實,這樣的情形並不少見,很多酒版都是跟大酒配套的,有時候禮盒裏麵會有一個酒版的位子,單獨賣掉了酒,就缺了一塊。

    這和酒版的出現原因相符合,最早的酒版起源於歐洲大6,資料顯示,一些法國酒商為了推銷葡萄酒,用陶瓶盛上酒讓過路的行人品嚐,應該這些陶瓶就是酒版的雛形,至今酒版收藏的群體和目標主要也在歐洲。

    通常情況下,酒版設計得都巧玲瓏,有些精美如藝術品,再加上便於攜帶,一定時間後,酒版的意義過其本來作用和酒本身,逐步變成了收藏品。

    但是,張元現酒版中並沒有紅酒,這是為什麽呢?

    聶震告訴張元:“酒版最多的就是白酒和洋酒,紅酒很少見,半斤裝和三兩裝的就有,可能是因為紅酒保存有限製條件,要在低溫下收藏,常溫保存會變質。”

    酒版的意義過大酒一點也不為過,聶震自己有一瓶鑲嵌水晶的路易十三酒版,最近被安徽一個酒主題的展覽會借了去,“現在這樣的大酒賣1.8多萬元,而酒版則被炒到了萬元左右。主要是因為大瓶的酒常年在出,而酒版則是在那一個特定的年份為了搞活動而製作的,賣沒了就真沒有了。”

    聶震自己也有錯失酒版的經曆,1年11月在巴黎古玩街,他看到一個店裏擺放了很多酒瓶,“空的,酒已經被人喝掉了。但是我非常喜歡這瓶子,想著有總比沒有好,沒想到純水晶的路易十三大瓶子1歐元一個,的也要1歐元一個,就覺得太貴了,沒買。現在想起來後悔了,過了就沒了,現在即使想出歐元也買不到了,所以正應了那句話:花開堪折直須折。”

    所以,聶震形成了一個習慣,外出旅行總會去淘酒版。

    1年在寶島,“有一個吃街,我就想找找看有沒有酒莊或者售酒的店,主街上沒有,拐到巷子裏,還真現了幾個店,價格很公道,都沒過1元人民幣的”,聶震,在這裏他淘到了很好的寶貝,“有一個洋酒品牌做了一個係列的酒版,從上世紀6年代到本世紀初,5瓶裝成一個禮盒,當時付了新台幣,合人民幣4元左右。”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