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三三七四章 桃源(2/2)

    《桃源圖》創作於198年,是張大千晚年最重要的潑墨潑彩作品。

    1976年張大千正式到寶島定居,並在台北城郊的外雙溪籌建摩耶精舍,以此作為他的“世外桃源”。

    期間張大千開始創作《桃源圖》,直到198年農曆1月才完成。

    此畫與其生平最後巨製《廬山圖》的創作時間相仿,兩者皆精心繪製,尺幅大於一般作品,是其反複思量斟酌、盡心竭力的巨作。

    《桃源圖》原是“謫仙館”的舊藏之物,後在1987年香港蘇富比以逾187萬港元拍出,刷新了當時的中國近現代書畫拍賣紀錄。

    後經著名古董商安思遠收藏,最終由“麥克塔格特藝術收藏”保存至去年。

    “麥克塔格特藝術收藏”由麥克塔格特伉儷創立,自6年代初收集亞洲藝術品,其藏品蔚然可觀稱譽西方,而《桃源圖》是他們兩人的摯愛之物。

    此外,《桃源圖》曾借展於美國多個重要大型展覽,並收錄在多本有關研究張大千的學術專著與圖錄中。

    就在去年的一場拍賣會上,這幅畫又創出了驚人的價。

    香港蘇富比去年春拍“中國書畫”專場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槌,共推出48件拍品。

    其中已故國畫大師張大千的晚年潑墨潑彩作品《桃源圖》最引人注目,曆經一個時的競拍,最終該作品以.4億港元落槌,加傭金.7億港元成交,被內地某神秘買家競得。

    沒想到這幅畫居然落到了王麻子手裏,這可是貨真價實的好東西啊。

    據一九七六年張大千正式申請到寶島定居,覓得台北城郊的外雙溪,再一次經營他的寶島世外桃源。

    當大千忙於籌建摩耶精舍的期間,他同時進行一幅潑彩的《桃源圖》大軸,一直到198年的嘉平月才完成,並題詩及長跋如下:

    “種梅結實雙溪上,總為年衰畏市喧;

    誰信阿才到處,錯傳人境有桃源。

    摩耶精舍梅甚盛,二三朋舊見過吟賞,歡喜讚歎,引為世外之歡,且謂予曰:自君定居溪上,卜鄰買宅種花,雞犬相聞,燈相照,君欲避喧,其可得乎?相與大笑!”

    張大千本來期望在外雙溪依山傍水與農家田園為伍,但是萬沒想到,農地不久便成為富戶的新區,摩耶精舍竟被周圍高樓大宅環伺,安靜的桃源變成了“雞犬相聞”,他隻得認命地與來客相對大笑而已!

    如此自我解嘲式的題詞,卻也是描述他一生遷徒世界各地,尋覓世外桃源的最佳寫照。

    因為從他一而再,再而三地棄地重覓,一直到老死外雙溪,仍未覓得他理想中的桃源。

    最後他終應覺悟到世上豈有桃源在?隻是“錯傳人境有桃源”,即使他忙碌找尋、經營了一輩子,結果還是回到原點,那就是他年輕時所的:“世已無桃源”了!

    張大千先生和他一生的時代之間的互動,表麵看來好像是他主動在“萬裏投荒”,尋找他生活和藝術的世外桃源,似乎無意被卷入大時代的悲劇。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