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三三六八章 演技砍價法(2/2)

    張元笑了笑,對於這種猶豫不決的人,他可是最後對付手段了,他相信對方心中肯定是非常混亂的,隻要自己不出錯,就能用比較低的價錢把東西拿下來。

    “不如給一萬美金吧,怎麽樣?”

    王麻子試探性地問道。

    “最多五千。”

    張元搖了搖頭道:“你的可是美金,不是人民幣。”

    他很清楚,王麻子是在試探他,如果他回答太過幹脆利落,那就是真上當了,王麻子一定不肯賣的,而且還會大幅度提升這東西的價格。

    古玩不是一般的商品,需要收藏者了解曆史,具備藝術素養,精通辨偽、斷代、品評、估價格,懂得並遵守行業規矩。

    古玩蘊含著豐富的曆史文化知識,同時涵蓋著傳統仁、義、禮、智、信的道德品質。

    傳統學習方式的學習者主要是古玩鋪裏學徒。

    師父與顧客交流瓷器的觀點,對器物的畫功、色、器型、底足、款識,器物為什麽是真的,怎麽認定年代等等,交易時師父與買家溝通方式、行話等,徒弟能在一旁耳聽,心記。

    而這也是進入古玩行最傳統的一種方式。

    另外師父要經常帶著徒弟到鬼市或農村收購古玩,除幫師父打點之外,在交易中也隨時旁聽學習。

    三年學徒期間不開工資,家屬每年還要付師父一定的學費,並且還要送禮。

    三年期滿可以繼續打工,直至十年八年以後,才允許獨立門戶。

    據前輩講述,學徒期間毎年都要上手幾千件真偽古玩,從實踐中積累大量的市場經驗。

    王麻子雖然是一個不錯的收藏家,但他終究是不如張元的。

    他沒有六字真訣,不可能對什麽東西都擅長,所以他注定還是要被張元撿漏。

    當然了,從商家成長為收藏家,是學習古玩的又一途徑。

    例如,安思遠、張宗憲、徐政夫等,他們過去都曾是古玩商,而且都經過幾十年的市場實踐,在買賣的過程中不斷積累,最終成長為專業的收藏家。

    通常這樣的藏家眼力非常好,對古玩的市場價格也能看得很準。

    他們靠自己的眼力收藏古玩,特別是辨別哪些是好、少、精、奇、絕,同時又有升值潛力和前景的古玩。

    他們從買賣的商人成為收藏家,是因為他們經曆了三五十年的市場實踐,看得多,買得多,賣得也多,最終才成長為收藏家。

    王麻子應該就是這麽走過來的,所以他可能比一般的收藏家要厲害,但是再厲害也終究還是有缺陷的。

    最終,他點了點頭道:“好吧,五千就五千,哥應該不會騙我的。”

    這家夥,還是狡猾啊,這麽一句話,如果被心軟的人聽到了,隻怕就有點不太好意思了。

    隻要露出哪怕一點點不好意思的表情,都會被王麻子識破,然後東西想要便宜買到手,那是絕對不可能了。

    然而王麻子注定是要失望的。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