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三三三九章 春日至寶(2/2)

    這第三件是產於清朝雍正年間的“杏林春燕”琺琅彩碗,口徑15厘米、高6.5厘米,上麵的圖案便是賞心悅目的杏林春色。

    柳色掩映之間,一株紅杏嬌豔欲滴,粉嫩粉嫩的,在枝上羞答答盛開,杏花旁,是兩隻翩躚飛過的燕子。

    還有題詩曰:“玉剪穿花過,霓裳帶月歸。”

    有詩有畫,有花有鳥,真是一幅醉人的花鳥圖。

    “杏林春燕”的是科舉期間正值杏花盛開,考中進士的人,子會接見賜宴,燕的諧音便是“宴”,所以,杏林春燕有祝福舉人們及第登科的美好含義。

    碗底有“大清雍正年製”的印章,明是這個時期作品。

    牡丹傾城。

    牡丹“若教解語能傾國,任是無情也動人”,豔冠群芳,是花中的王者,所以,作為壓軸戲,她最後一個出場。

    這第四件就是產於清朝雍正年間官窯的鬥彩貫耳瓶,叫“花開富貴”,高4厘米、口徑8厘米、腹徑16厘米、底徑1厘米。

    上麵的圖案便是雍容華貴的“花開富貴”牡丹圖,你看葉子有綠有藍,做了一個對比,牡丹花瓣肥大,富貴氣息撲麵而來,花色有黃的有紅的,有黃紅相間的,有粉白的,爭奇鬥豔。

    牡丹是富貴的象征,所以是宮廷和富貴人家的常用裝飾花卉。

    瓶底有“大清雍正年製”的印章,應為此時期所做。

    不得不,這老人家真是用了心了。

    這四件瓷器,都是非常珍貴的,老人家如果拿去賣錢,那可是能賺回不少。

    隻可惜這些東西沒給他帶去好生活,反而是讓他丟了性命,當真可悲可歎啊。

    將這四件瓷器挑了出來,張元準備直接交給展飛帶回國內去,也算是能湊成不錯的展品了。

    有這種需要珍稀收藏的,自然也有能夠升值的。

    張元就從阿三搶去的那個袋子裏現了幾枚有意思的硬分幣。

    隨著經濟水平和物價水平的提高,我國的硬分幣作為最麵額的貨幣已經逐漸退出流通市場,而有關其身價暴增的傳言則屢見不鮮。

    眼下,“價”的高帽兒再次“謎一般”飛出,這回其蓋到了硬分幣上……

    近日,一則名為“分幣身價暴漲,你還有嗎”的消息在網絡上被大量轉,時候連買糖都不夠,在地上看見了也不撿,常年積壓在存錢罐裏麵的硬分幣現在“身價暴漲”。

    其中,1981年1分的硬幣市場價格已經高達15元,和麵值相比,上漲了15萬倍。

    該消息稱,1979年行的5分硬幣、198年行的分硬幣和5分硬幣、1981年行的1分硬幣和5分硬幣,在錢幣收藏界被稱為“五大王”,如今每枚的身價已經高達上千元,全套5枚已飆漲至萬元以上。

    除了“五大王”外,另外4枚幣因價格也較高,同樣受到關注,分別為1955年的1分硬幣、1957年的1分硬幣、199年的1分硬幣和199年的分硬幣,它們每枚的價格都在元以上。

    而老人家的收藏裏麵,這些東西都是成套的,拿去賣錢倒也不錯。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