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三二九七章 梅子青釉筆洗(2/2)

    它不僅意味著龍泉窯製瓷技術水平的提高,其本身也包含了更豐富的審美意蘊。

    有所謂“梅子正青,色如掛枝初梅,青翠碧綠,瑩澈剔透”之。

    南宋時期生產的龍泉窯梅子青也屬鳳毛麟角,求之難得,所以傳世極少,彌足珍貴。

    舊時文人書齋案頭的文房用具中,用來盛水洗筆的筆洗是不可或缺的器具之一。

    筆洗除了實用價值之外,因其雅致精巧、造型裝飾各有千秋,深得追求優雅和精致生活情趣文人墨客的喜愛。

    筆洗的材質中,有本來就非常名貴的玉、瑪瑙、琺琅、象牙和犀角等。

    這樣的筆洗,當然身價不菲。

    便是最為常見、傳世量最多的瓷筆洗,也不乏令人賞心悅目的藝術品。所以筆洗也就自然而然地成為收藏家獵取的對象。

    民國年間,北平琉璃廠雅文齋古玩鋪掌櫃肖書農,應邀去一家老宅門鑒定一件法花罐。

    鑒定之後,從上房出來,他偶爾一回頭,隻見廊簷底下堆著一堆破破爛爛的瓶瓶罐罐。

    而且其中有一件海棠式筆洗。

    於是他笑問送他的王老太太,“這堆破爛賣不賣?”

    王老太太:“反正都是些破爛東西,也沒人給我收拾,你願意要你弄走。”

    於是,肖書農出了宅院,找到一個收破爛的,把一堆瓶瓶罐罐都賣給了他,自己則留下那件海棠式筆洗。

    然後給老太太留下了5塊大洋。

    肖書農回到雅文齋,把筆洗用肥皂水刷洗幹淨,仔細鑒定後,確認是北宋哥窯式筆洗,能賣到6塊銀元。

    肖書農偶爾一回頭,揀了個大漏。

    老收藏家陳重遠的《古玩談舊聞》中,有一個“翠鐲換鈞窯筆洗”的故事。

    的是民國時期,北平一位老翰林娶了位年輕的姨太太,這位姨太太私自將老翰林珍藏的宋代鈞窯筆洗拿去換了一隻她心儀的翠鐲。

    當老翰林得知老婆用筆洗換了翠鐲後,不由得火冒三丈,渾身顫抖,高聲喊道:“你太混啦!那宋鈞窯筆洗是光緒爺賞的,是我的傳家寶。別一隻翠鐲,百副翠鐲也換不到!‘鈞窯一具千重廈’,你哪裏知道?!太混!太混了!”

    老婆也不示弱,跳著腳兒還口:“光緒爺賞你寶,你怎麽去洪憲皇帝哪兒去磕頭、稱臣效勞?!”

    真是哪壺不開提哪壺,這句話像刀一樣,戳在老翰林的心窩子上。

    “賣漏”讓翰林一病不起,不久就命歸西。

    而換得這件筆洗的珠寶店主人,又與其他古玩商合夥,賣了1.4萬元,買主又將它賣給美國古董商,得到了.5萬塊銀元,這些錢在19年能購得京東平原上千畝好土地!

    安省藏家朱昌,用6年時間誠心換取宮廷禦用鬥彩筆洗的故事,是古玩愛好者對珍品執著追求的典型。

    年,他聽肥西三河鎮一名離休老幹部家有個傳世瓷器,他就慕名前去拜訪了那位78歲的老人。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