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三二七八章 像夜明珠的東西?(2/2)

    它的形狀千變萬化,有圓形、橢圓形,有成蓮花形,有的成佛或菩薩狀;它的顏色有白、黑、綠、紅的,也有各種顏色;舍利子有的像珍珠、有的像瑪瑙、水晶;有的透明,有的光明照人,就像鑽石一般。

    白色的舍利子是骨骼的,黑色舍利子是屬於頭的,紅色的舍利子是肌肉的,也有綠色或五色班斕的舍利子。

    經上,舍利子是一個人透過戒、定、慧的修持、加上自己的大願力,所得來的,它十分稀有、寶貴。

    像佛陀涅盤後,所燒出的舍利就有一石六鬥之多,在當時有八個國王爭分佛陀舍利,每人各得一分舍利,他們將佛的舍利帶回自己的國家,且興建寶塔,以讓百姓瞻仰、禮拜。

    另外,修行有成就的高僧及在家信徒,往生後也都能得到舍利。

    如中國的六祖惠能,近代的弘一、印光、太虛、章嘉等大師們,他們都留下相當數量的舍利。

    “舍利子”最初是佛祖釋迦牟尼的骨灰的別稱。

    “舍利”是梵文(sarira)的譯音,意思為“身骨”或“靈骨”,即死者火葬以後的殘餘骨灰。

    不過,這裏所的“舍利子”並不是普通的骨灰,而是釋迦牟尼骨灰中的結晶體,顏色有白、黑、紅三種。

    釋迦牟尼的俗家名字叫悉達多,他生活在距今5—6年以前,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國的一個王族子弟,受過良好的教育。

    悉達多年輕時因不滿當時婆羅門的神權統治和種姓製度,提出了“四姓平等”的主張。

    為了推廣自己的宗教理論,他經過6年苦行,遍訪名師,逐漸形成了一整套宗教哲理的觀點。

    此後,釋迦牟尼一直在印度的北部和中部傳播教義,展信徒,逐漸形成了一大宗教。

    釋迦牟尼活了8歲,後來在婆羅雙樹下逝世,火化以後,他的骨灰被8個國王分取,建塔供奉。

    因骨灰被稱作舍利子,這塔當然也就稱作舍利塔了。

    以後,有不少高僧死後,骨灰也被稱作舍利子,當作佛寶收藏起來。

    前幾年,我國的一些寺院相繼出現“舍利子”半夜光的奇跡。

    漆黑的夜晚,寺院中的“舍利子”竟出熒熒的磷光,或暗紅,或淡紫,或淺黃,美麗而又詭異。

    一時間,善男信女紛紛前往瞻仰。

    “舍利子”為什麽會光呢?

    篤信佛教的人認為,修行程度的高低、悟道是否徹底,決定其在佛教世界中等級的高低。

    釋迦牟尼是佛,他是最先覺悟者,修行已經達到功德圓滿的地步,為,不能光從能量角度去討論這個問題。

    他們研究了一些“舍利子”,現所謂“舍利子”的成分跟焙燒以後的膽結石或腎結石的成分很相似,因此“舍利子”很可能是焙燒以後的結石。

    那麽,為什麽高僧體內的結石特別多呢?

    他們以為,理由不外乎以下幾點。

    高僧的活動量較,終日靜坐參禪,食物大都以素食為主等等。

    此外,高僧們的飲水也較少。

    因此,他們的體內極易生成膽結石。

    可能你要問,人們一般認為常吃脂肪者易生膽結石,吃素的高僧為什麽也易患此病呢?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