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三二七七章 茶聖的紅顏知己(二)(2/2)

    6羽原是一個棄嬰,被一俗姓6的僧人在河堤上撿回,在龍蓋寺中把他養大,因而隨僧人姓6,取名羽,意指他象是一片被遺落的羽毛,隨風飄蕩,無以知其根源。

    6羽在龍蓋寺中飽讀經書,也旁涉經史子集其它各類書籍,因而成為一個博學多才的世外高人。

    寺中閑居無事,偶爾聽附近玉真觀有一個叫李季蘭的女冠,才學出眾,貌美多情,於是在一個暮秋的午後,專程往玉真觀拜訪李季蘭。

    這氣薄陰,秋風送涼,李季蘭正獨坐雲房,暗自為朱放的久無音信而悵然。

    忽聽門外有客來訪,打開門一看,是一位相貌清秀,神情俊逸的青年男子。

    李季蘭請客人落座,先是客套一番,繼而敘談各自在宮觀和寺廟中的生活,談得十分投機。

    後來,6羽經常抽時間到李季蘭處探望,兩人對坐清談,煮雪烹茶。

    先是作談詩論文的朋友,慢慢地因兩人處境相似,竟成為惺惺相惜、心意相通的至友;最終深化為互訴衷腸、心心相依的情侶。

    好在當時道觀中泛交之風盛行,所以也無人強行阻止李季蘭與外人的交往。

    一次李季蘭身染重病,遷到燕子湖畔調養,6羽聞訊後,急忙趕往她的病榻邊殷勤相伴,日日為她煎藥煮飯,護理得悉心周到。

    李季蘭對此十分感激,病愈後特作了一“湖上臥病喜6羽至”的詩作答謝,其詩雲:

    昔去繁霜月,今來苦霧時;

    相逢仍臥病,欲語淚先垂。

    強勸陶家酒,還吟謝客詩;

    偶然成一醉,此外更何之?

    而這詩,便是那四幅字中的第三幅。

    作為一個女道士,李季蘭能得到6羽如此熱情的關愛,心中自是感激欣慰不已。

    一個女人若一生中不能得到一個知心男人的愛,就宛如一朵嬌媚的花兒,沒有蜂蝶的相伴一樣無奈;更何況是李季蘭這樣一位才貌雙全、柔情萬種的女人呢!

    其實,當時李季蘭所交往的朋友並不在少數,全唐詩中就收錄有大量與諸友互相酬贈的詩作,這群朋友中,有詩人、有和尚、有官員、有名士,他們多因與李季蘭談詩論道而成為朋友的。

    但若講到知心密友,就非6羽莫屬了,李季蘭與他除了以詩相交外,更有以心相交。

    李季蘭和6羽還有一位共同的好友,就是詩僧皎然。

    皎然俗家姓謝,是大詩人謝靈運的十世孫,出家到梯山寺為僧,善寫文章,詩畫尤為出色。

    皎然本與6羽是好友,常到龍蓋寺找6羽談詩,有段時間卻總找不到6羽,於是寫下了“尋6羽不遇”一詩:

    移家雖帶郭,野經入桑麻;

    遷種籬邊菊,秋來未著花。

    叩門無犬吠,欲去問西家;

    報道山中去,歸來每日斜。

    6羽究竟到山中去作什麽呢?

    經皎然的一再盤問,6羽才道出是往玉真觀探訪李季蘭去了。

    後經6羽介紹,皎然也成了李季蘭的詩友,常常是三人圍坐,相互詩詞酬答。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