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三二五六章 歐陽上當了(2/2)

    有人看底足足以明新舊、真假、好壞、仿贗,還有人看釉色、釉質、釉厚,有人看器型、文飾、做工、手頭、重量甚至聲音、氣味和味道等等等等,千奇百怪、五花八門、不一而足。

    但事實也都充分證明,沒有任何一種方法、任何一種途徑、任何一種技巧可以作為一種標準、一種依據、一種尺度去準確、精密地辨識、區分、標示真與假、新與舊、好與壞、仿與贗!

    不少新人聽到那些假專家的頭頭是道,就以為的是對的,結果上當。”

    到這裏,張元無奈歎了口氣道:“嗯,大叔我有點氣餓了,咱們先去吃點東西在繼續逛吧。”

    這也逛了好幾個時了,是該去吃飯的時候了。

    “好啊,再去吃點吃吧,我覺得你剛吃的那個烤腸就不錯。”

    溫蒂笑著道。

    “吃什麽烤腸啊,去吃巴西烤肉吧,把他們三個也叫過來。”

    張元想了想道。

    “那也行。”

    反正都逛了大半了,估計那三位也有些餓了,於是叫到了一起,共進晚餐。

    結果張元現,柳憐入手了兩件東西,還都不錯,是真品,就是價格貴了點,想升值基本不太可能,不過放到博物館還湊合。

    沒想到的是,歐陽曉丹居然也買了兩件東西。

    “嗬嗬,我厲害吧張元,這一次撿了大漏了,剛剛有個廣省口音的專家給我,這兩樣東西都是真品,價值不菲呢,我最少能賺數十萬美金。”

    歐陽曉丹興奮地將自己的東西拿出來給張元看。

    “假的!”

    張元隻看了一眼就道。

    本來吧,古玩行裏的人是不這麽話的。

    老古玩行的人講麵子,要是一張口就別人藏品“真的假的”,未免太直接,經常用術語代替。

    比如這個瓶子是明代的,最常見的法是“開門”,就是開門見山是真貨的意思,也可以“一眼貨”,就是一眼看上去就是真的,還可以“看老”、“到代”,就是東西不是新仿品,是到了所年代的真品。

    要這瓶子不是明代的,是現代仿品,那就更得藝術點了,不然容易傷人麵子。

    比較直接的法是“看新”,這就等於直東西是假的了,或者“不對”、“不開門”,稍微婉轉一點就“不老”、“不到代”。

    有人想了,不到明代,那會不會是清代仿品呢?

    要是清代的,鑒定者會明,因為這也是老東西,也有一定收藏價值,“不到代”就等於這是假貨。

    最含蓄的法是“看不好”,這等於直接“這是假貨”,可多數外行會以為對方不懂這一項。

    假如真的是對方因為自己知識不夠看不懂,會繼續解釋幾句,明確實是自己這方麵知識不足,而上來撂下一句“看不好”就不吭氣的,意思就是你這東西不對。

    但歐陽曉丹不是行內人,張元就沒必要用這些行話了,直接開門見山地,比用那些行話要好得多。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