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三一八六章 賊贓(2/2)

    盎上麵寫著齊桓公,這是諡號,隻有在齊王去世之後才能由臣子根據齊王一生的作為來取諡號。而這個盎上麵寫著“齊桓公會於葵邱歲鑄”,是在齊桓公生前就將諡號取了出來,這明顯是假貨。

    裴休一聽,也恍然大悟,知道自己受騙了,憤怒的他立即讓人砸爛了這件假古董,然後邀請劉蛻等人喝酒盡歡。

    從這個記載我們可以看出,在唐代就流行做假古董,可他們的作假水平並不專業。

    而美國人對中國的曆史那就更是一知半解了,所以犯下錯誤,將贗品當成真正的古董,其實也是可以理解的。

    不過贗品隻有一件,其它的可都是好東西啊。

    你比如這裏麵有一件東西叫鑲金獸瑪瑙杯。

    鑲金獸瑪瑙杯質為醬紅地夾橙黃、乳白色瑪瑙,層次分明,濃淡相宜,晶瑩鮮潤。

    圓雕技法琢製,造型生動優美。

    杯呈彎角形,狀若一尊伏臥的獸頭,有渾然成之感。口部鑲有籠嘴形金塞,可以卸下,內部有流,杯裏的酒可自流中瀉出。

    琢工精細,通體呈玻璃光澤,熠熠生輝。

    這件酒杯材料罕見珍貴,是極其稀有的纏絲瑪瑙,材質紋理細膩,層次分明。

    工匠又巧妙利用材料的自然紋理與形狀進行雕刻,“依色取巧,隨形變化”。

    細微處刻畫的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是至今所見唐代唯一的一件俏色玉雕,其選材、設計和工藝都及其完美,是唐代玉器作工最精湛的一件,在我國是絕無僅有的。

    獸瑪瑙杯的材料應來源於國外,據《舊唐書·高宗上》載:永徽五年“十二月癸醜,倭國獻琥珀、瑪瑙,琥珀大如鬥,瑪瑙大如五鬥器。”

    《舊唐書·波斯傳》載波斯曾遣使獻瑪瑙床。《舊唐書·拂菻傳》載:“土多金銀奇寶,有夜光璧、明月珠、駭雞犀、大貝、車渠、瑪瑙、孔翠、珊瑚、琥珀,凡西域諸珍異多出其國。”

    可見瑪瑙貢品大多來自波斯、拂菻、日本等國。

    這東西在唐朝的時候就價值連城,更不要放到現在了。

    另外還有好幾麵銅鏡,品相都十分完好。

    銅鏡就是古代用銅做的鏡子。

    銅鏡,又稱青銅鏡。

    中國收藏家協會會員周新國先生《武陵藏珍》記載:遠古時期,人們以水照麵,銅器明以後,以銅盆盛水鑒形照影。

    《尚書》《國語》《莊子》等先秦著作中,提到過古人“鑒於水”。

    《文?金部》釋“鑒”為“盆”,因此可以盛水的盆(鑒),就是最早的鏡子。

    隨著合金技術的出現,開始了使用銅和錫或銀鉛等製作銅鏡的曆史。

    銅鏡一般製成圓形或方形,其背麵鑄銘文飾圖案,並陪鈕以穿係,正麵則以鉛錫磨礪光亮,可清晰照麵。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