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三一五一章 筆筒的盛宴(一)(2/2)

    當然,也是擔心大東亞博物館拿這個事兒去做文章。

    他如果不補充最後這番話,估計大東亞博物館完全可以對外宣稱張元支持象牙製品呢,那個時候他反倒會成為典型的反麵人物了,那樣子可不好玩。

    “張先生還真是一位有公德心的收藏家啊,那麽咱們接下來,就看看中國藏友聯合會的展品吧,他們會為我們展出什麽樣經典的物品呢?”

    這個中國藏友聯合會拿上來的東西,是一件非常漂亮的竹雕筆筒。

    “諸位,這件是清顧鈺山林竹雕筆筒,為清雍正宮廷舊藏,高11.8公分,寬5.4公分。

    筆筒采以浮雕透雕技法而成,口沿平。

    筒身通景式構圖,山石矗立中,叢竹繁茂。

    鬆柏森然,鬱鬱蔥蔥,中部豁然開朗,一處平地上有然竹屋一座。

    一隱者室內獨坐,神態悠然。

    筆筒雖卻雕工精湛,在有限的空間中雕出豐富的層次。

    刀法老辣,氣韻不凡,細細觀之有如畫境之美。

    筆筒皮色紅潤深沉,為上佳的竹刻美品。”

    看到那筆筒,聽到主持人的話,台下有很多人都眼饞地吞下了口水。

    通常我們到文房,無非筆墨紙硯這些具體的用具。

    但談到文房古玩它便有了更廣泛的意義。

    文房是一個空間,如明代高濂所:

    “齋中長桌一、古硯一、舊古銅水注一、舊窯筆格一、斑竹筆筒一、舊窯筆洗一、糊鬥一、水中丞一、銅石鎮紙一、左置榻床一、榻下滾腳凳一、床頭幾一、上置古銅花尊或哥窯定瓶一、花時則插花盈瓶以集香氣,閑時置蒲石於上,收朝露以清目,或置鼎爐一,用燒印篆清香。冬置暖硯爐一,壁間掛古琴一,中置幾一,如吳中雲林幾式佳……“

    各種“玩具“。

    所以我們通常簡稱文房古玩為文玩。

    文玩是文人的玩具,所以其中包含著修養與品位,貫穿著詩情畫意與典章傳統。

    在眾多的文玩中,竹雕是一個別致的門類。

    其材為竹,或臨窗疏影,清颸悠然;或筆墨淋漓,躍然紙上。它有著與文人然的親近感。

    竹肌瑩滑如玉,紋理細膩醒然,觀之可近、撫之可親。

    竹材多樣,可依材製器,筆筒、筆杆、筆山、水盂、臂擱、筆洗、香爐、各類圓雕擺件。

    竹之成藝,明清以來名家輩出。

    推嘉定三朱。

    三朱中朱鶴算是非常有名的一位。

    在故宮博物院收藏著朱鶴的重要作品“竹雕鬆鶴筆筒“。

    這件筆筒依材製器,在隨形中巧鏤精雕,整個筆筒處理為鬆樹,前後各有自然錯落的鬆幹與主幹透空雕琢。

    其手法古拙中透露著骨韻,一種內在的張力向外生。

    鬆針,鬆幹或穿插牽連,或掩仰縱橫完全越了材料的局限。

    幾隻仙鶴於鬆樹中悠然自得。

    整件作品不僅有整體布局直觀的吸引力,及在細的鬆枝轉折,藤蔓牽連、仙鶴的動態,都處理得無微不至,讓人歎絕。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