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三一四三章 美麗貴重的硬陶(1/2)

    “什麽是硬陶啊?”

    旁觀的人,多半沒聽過這個概念。..

    其實硬陶屬於陶瓷過度時期半瓷半陶的範疇,這種陶器不施釉,但由於溫度接近1度,致使胎質表麵燒結,產生一種類似於釉的光澤,學術上稱之為自然釉。

    硬陶就是最早使用瓷土製胚的一種陶器,由於當時製陶工藝受生產力的限製,瓷土去殘渣工藝還不夠成熟,含有大量的雜質,含鐵量偏高,所以胎色較深。

    但正是瓷土的運用,才有了後來的瓷器,然後再有中國燦爛的瓷文化。

    而含鐵量的問題一直是一代又一代製瓷的能工巧匠們努力克服的難題,可以這樣,瓷器的展就是瓷土去鐵的過程。

    含鐵量越高,瓷器顏色就越深,反之顏色就越純淨,這就是從古到今單色瓷器越來越接近於白色的原因。

    一直到明朝初期,含鐵量的問題才基本解決,這才有了明清時期中國製瓷工業的輝煌。

    那老學究比張元還積極,直接就將硬陶的概念給了出來。

    當然,老學究還有不少話沒,其實張元撿漏的這件硬陶,還是一件印紋硬陶。

    印紋硬陶是中國江南最有名、最具代表性的古陶!

    它出自江南土墩墓,出土的區域很,地域在寧鎮~浙東一線,包括皖南一部分,時間在商周~戰國,是5年中國七大考古現之一。

    之所以稱為印紋硬陶,它是在陶器的外表用拍、印、刻的手法飾以各種紋飾,而陶胎是以江南含砂礫的泥土,以1度左右的高溫焙燒而成。

    因泥土中含鐵成分較高,燒成後陶胎呈紫褐色、黃褐或灰褐色,叩擊時能出金屬之聲,是所有古陶器中硬度最硬的一種。

    迄今為止有關研究印紋硬陶的文章甚少,有的或寥寥幾句,有的一筆帶過,比之彩陶的論述可謂是鳳毛麟角。

    江南的印紋硬陶,最精深處在於器型,要乾隆時期瓷器器型繁多,江南印紋硬陶之器型奇特更勝“乾隆”。

    中國古陶瓷專家馮先銘先生在《中國陶瓷》中列舉的16種印紋硬陶器型,實際上恐怕不及十之一二。

    江南印紋硬陶,其精美在於紋飾,據初步了解有五六十種之多。

    如果以紋飾來表現一個時代器物的特征,那麽斜條拍印紋是商代的典型紋飾,曲折紋是西周的典型紋飾,水波紋是春秋的典型紋飾,麻布紋則是戰國的典型紋飾。

    當我們手撫一件江南印紋硬陶時,就會不由地想起我們的祖先雙手捧著賴以生存的泥土,以地作書本,拜自然為老師,把自己的情感連同崇拜,默默地揉進那釜、罐、鼎、鬲中。

    希冀風調雨順——雲雷紋、弦紋、水波紋,豐衣足食——葉脈紋、席紋、籃紋、麻布紋、家安無災——窗格紋、弦紋、饕餮紋、獸麵紋。

    那份虔誠、那份沉靜、那份神秘,給了我們太多的謎。

    我們就是通過收藏、通過把玩、通過祖先給我們留下的器物,從器型、紋飾以及胎質,打開通向遠古先民們生活的曆史。

    去了解他們是怎樣一步步由軟陶逐步達到硬陶,了解他們通過紋飾所寄予的期望,了解他們所生產的器型在當時用途,來全景展現先民們的生產、生活和精神寄托。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