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三一三六章 演技(2/2)

    那是因為在用材上,清代中期以前的家具,特別是宮中家具,常用色澤深、質地密、紋理細的珍貴硬木,其中以紫檀木為選,其次是花梨木和雞翅木。

    用料講究清一色,各種木料不混用。

    為了保證外觀色澤紋理的一致和堅固牢靠,有的家具采用一木連做,而不用材料拚接。

    清中期以後,上述三種木料逐漸缺少,遂以老紅木代替。

    裝飾方麵,為了追求富貴豪華的裝飾效果,充分利用了各種裝飾材料和使用了各種工藝美術手段,可謂集裝飾技法之大成。

    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清中期和早期的紅木那是更加珍貴一些的。

    同樣是紅木,也是有很大不同的。

    你比如紫檀木和黃花梨雖然也被劃為紅木,但它們起碼是指單一的一種木材,紫檀就是紫檀、黃花梨就是黃花梨,頂多就是顏色有變化,而木紋、密度這類標簽都很明顯,一些名貴的品種扔水裏就跟鐵塊一樣馬上沉底。

    但一到紅木,就算是行家,腦子裏也會混沌,5屬8類,新老優劣,國產進口,非洲南美,三六九等一一夜都不完。

    紅木範圍太大了,所以究竟優劣貴賤,必須得仔細鑒定才能搞明白,反倒是如果是紫檀木和黃花梨這種確定的木料,那價格一定會更高,更昂貴一些。

    在溫蒂觀察那長條凳的時候,張元也沒閑著,他也在看。

    這個長條凳整體上跟普通的長凳沒什麽區別,但關鍵還是雕工和製作工藝。

    按理,長條凳的做工應該更為簡單一些,可清代的木製家具就是雕飾非常華麗,製作非常複雜。

    這是缺點,也算是優點。

    清式家具采用最多的裝飾手法是雕刻、鑲嵌和描繪。

    雕刻刀工細膩入微,以透雕最為常用,突出空靈剔透的效果,有時與浮雕相結合,取得更好的立體效果。

    鑲嵌在清式家具中更為普遍地運用,有木嵌、竹嵌、骨嵌、牙嵌、石嵌、螺鈿嵌、百寶嵌、琺琅嵌乃至瑪瑙嵌、琥珀嵌等,品種豐富,流光溢彩,華美奪目。

    其中琺琅技法由國外傳入,用於家具裝飾僅見於清代。

    描金和彩繪也是清代家具的常用裝飾手段,吉祥圖案是清式家具最喜歡的裝飾題材。

    “如果單純從風格上來,這東西應該可能存在的年代是康熙末到嘉慶年間。”

    張元沉吟了一聲。

    這段時間是清代社會政治的穩定期,社會經濟的達期,是曆史上公認的“清盛世“時期。

    這個階段的家具生產,也隨著社會展、人民需要和科技的進步,而呈興旺、達的局麵。

    這時的家具生產不僅數量多,而且形成為特殊的、有別於前代的特點,或叫它風格。

    這時期的家具一改前代的挺秀,而為渾厚和莊重。

    突出為用料寬綽,尺寸加大,體態豐碩。

    清代大師椅的造型,最能體現清式風格特點。

    它座麵加大,後背飽滿,腿子粗壯。

    整體造型像寶座一樣的雄偉、莊重。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