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三零九七章 難以複製的技術(2/2)

    即便這東西真能複製出來,可技術歸技術,古董依舊古董啊,你複製出來的,它也不是古董啊。

    張元現在沒有將君子瓷修補起來,主要是因為他想要利用這些碎片研究一下,反正他的鑒字訣擁有這方麵的能力,一定可以將君子瓷的製作技術以最的投入給研究出來的。

    即便是那種特殊物質,也能用地球上的物質來替代。

    一旦君子瓷的技術複原出來,那麽神羅集團又可以擁有一項主打的品牌了,這對張元,對整個中國瓷器來,那都是非常好的事情。

    “能問你個問題嗎元?”

    楊懷仁觀察了一會兒那碎片,笑著問道:“這東西表麵上跟唐三彩很像,估計一般人都會判斷它是唐三彩吧,你到底是通過什麽手段鑒定出來它是君子瓷的?”

    倒不是楊懷仁懷疑什麽,主要是他想要鑒定,都很困難。

    “其實這個鑒定還是比較容易的,師父您很懂唐三彩,應該知道一般書籍在論及唐三彩鑒定時都把造型、胎、釉作為鑒定的三要素。

    但在高仿唐三彩贗品花樣不斷翻新的情況下,已很難從胎和造型上現高仿唐三彩的破綻了。

    惟有把握唐三彩釉麵特點才能解決這個問題。

    唐三彩真品表麵釉層較厚,一般在.1至.15毫米左右,釉中氣泡很少,用肉眼觀察,表麵裂紋不明顯,更不會有橫七豎八的長紋開片。

    由於多用刷釉法,釉麵均勻,如用淋釉法上釉,也隻是在器物底部釉厚處才能見到厚薄不均的情況。

    從本質上講,唐三彩是一種亮釉,其光澤亮麗柔和,具有古瓷器表麵的瑩潤感。

    而贗品通常表麵有一種耀眼的‘賊光’,這主要是由於仿品釉內玻璃質成分過高所至。

    但對於高仿唐三彩來講,用肉眼已很難從釉麵光澤來分辨真偽,必須借助高倍放大鏡。

    由於唐三彩都是出土器,在地下埋藏了1多年,其釉表會形成一種極其特殊的物理現象,即民間所的‘翹皮紋’或‘芝麻釉’。

    看上去是一些細碎的開片,大均勻,透明而淺淡,片紋兩旁的釉微向上翹,很少分離,故片紋中一般沒有雜質浸入的現象。

    但表麵脫釉嚴重的三彩馬俑,片紋會有分離現象。

    而仿品一般開片都較大,片紋也較長,橫七豎八很不穩定,兩者之間是有差異的。

    迄今為止,作偽者還無法仿出與真品唐三彩一樣的‘翹皮紋’來。

    因此,有無‘翹皮紋’是唐三彩鑒定中最過硬的依據。

    很顯然,這個特點足以證明這件東西它不是唐三彩。”

    因為這種鑒定需要放大鏡,而廟會上根本不會有人帶放大鏡這種東西的,然而張元的眼睛比放大鏡那可更加有用,他自然看得出來那東西不是唐三彩了。

    聽到張元的話,楊懷仁不由點了點頭,也是對張元的眼力十分佩服。

    能夠裸眼看出這東西不是唐三彩的,那真得不容易,這子的眼力究竟怎麽練出來的啊。

    (未完待續。)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